11月21日,车埠镇熊家岭村7组的稻田里,龚华洋他正熟练地操作收割机,对自家稻田的稻茬进行切割。
今年49岁的龚华洋小时候因患小儿麻痹症,致使左脚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他的爱人除右手残疾外,还因患脑膜炎丧失语言功能;家中还有年迈的老母亲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生活的重担都压在龚华洋一个肩上,如何维持生计,照顾妻子和母亲,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龚华洋左思右想,怎奈身体状况制约,加之无资金无技术,让他一时找不到出路。“我当时对机械有点感兴趣,而且曾经跟村里人帮忙操作过收割机,我想买台收割机又没有钱。”
今年8、9月中稻收割的季节,驻村工作队了解到龚华洋的意向后,认为可行,于是联系银行,帮助他申请到了3万元的小额贷款,与他人合股购买了一台收割机。
龚华洋介绍,当时买收割机时除去补贴共花费了7万元,眼下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贷款和借款还清,才能有所盈利。收割稻谷90元钱一亩,一季谷大概是1个月左右,大概可以增收一万多元。驻村工作队还帮他建设了3千伏的光伏发电项目,年可增收3000元,平日村里如果有维修水电类的活,也介绍给他做。所有收入加起来,1年大概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今年脱贫应该是没有问题。
虽然生活依然有些拮据,但龚华洋信心满满,他说:“这几年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收入增加了不少,以后自己努点力。明年把自己的田种好,多承包点田。今年收割机主要是服务本村的,明年想扩大种植面积,这样可以增加点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