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面、揉面一气呵成,包馅、入炉、调火,静等3分钟后,一块块热气腾腾的烧饼就出炉了……10月24日晚上8时,位于温泉路一路口的烧饼摊位前,人头攒动,大家都挤着付钱,拿走属于自己的美味。
40多岁的周吕新是烧饼摊摊主,他与媳妇李喜的老家都在安徽阜阳,6年前,两人从老家来到咸宁,开始在城区摆摊,以卖烧饼为生,主要卖梅干菜肉饼、葱花烧饼、糖烧饼等。
每天上午在家发面,调馅做准备,下午1点出摊,周吕新夫妇一般忙到晚上9点左右。
小夫妻俩待人实诚,用的都是肥瘦兼有的的五花肉。来摊位买烧饼顾客有一半是城区的居民,还有一半是来温泉旅游的游客。周吕新说,来咸宁做了5年的烧饼,他接待过很多本地人和外地游客,也有老外专门上门品尝。
周吕新夫妻俩坚持一视同仁,从来不卖二价。每天下午四五点钟,是摊位上生意最火的时候。每天这个时间段,摊位前几乎都挤满了前来购买烤饼的顾客。
别看这不起眼的小烧饼,多少人为了它不惜排长队等候,甚至很多外地游客吃了一次后,还觉不够,临走前要带上几个回去。周吕新说,他现在每天平均卖300多个烧饼,最多的时候能卖500个。每个月收入万把块是妥妥的,小夫妻俩也想趁年轻在温泉多干几年,争取早点在咸宁城区买套房子。
记者看到,烧饼摊的设施非常简易:一个用铝壳箍成圆台形的烧饼炉,五六个烤熟的烧饼码在炉台上,挨近烧饼炉的一边,一张长方形木桌,里侧有团发面,外侧有两盆馅料,一盆用猪肉切成细丁,拌上霉干菜,一盆纯猪肉。
周吕新说他的烧饼生意好,靠的自然是烧饼的味道。周吕新说,他做烧饼没什么秘方,主要是总结了顾客的建议。原本安徽的烧饼就很有名,而他根据咸宁人的口味,又对安徽的烧饼口味进行了改良。安徽的烧饼原只有咸味,而他的烧饼带点甜味和辣味,而且烧饼是用木炭烤的,比用煤饼烤的卫生。
虽说是小本生意,但用料关还是得严格把住。周吕新说,他做烧饼用的油、盐、酱、醋、味精、面粉,买的都是牌子货。猪肉是每天早上6:00到菜场买的新鲜三层肉,霉干菜是自家腌制的。
除了保证用料,再要把握的就是烤饼的温度。周吕新介绍,要想饼烤出来又脆又香,炉内温度必须一直保持在100℃左右。如果炉火太旺,烤出来的饼就会糊皮,馅料不熟;而炉火不够旺,饼就不脆了。炉温控制得当,做饼的速度自然就快,一般3~4分钟就能烤出一个色泽金黄、香喷喷的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