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8日 星期
二十年后看通山
○马世永

  编者按:

  一位在通山工作了5年的老县委书记,20年后,再次踏上了这片让他魂牵梦绕的土地,用饱满深情的文字抒发着浓浓的眷恋、洋洋的自豪和深深的祝福。

  在几千字的文字中,这位老县委书记,用一个个刻入脑海的鲜活数字,述说通山的发展巨变;用一个个深入内心的普通人物,重温通山的砥砺奋进;用一个个化入血液的自然山水,勾勒通山的灿烂未来……

  让我们一起去阅读这位老县委书记的心路与历程,更一起去阅读通山的辉煌与未来。

  20年前,我带着责任赴通山任职;

  20年后,我怀着眷恋回通山探亲。

  通山,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一生中最值得怀恋的地方,虽然我在通山只工作了五年,但是,通山诚实善良的父老乡亲,负重实干的干部队伍,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朴实淳厚的民风民俗总让人萦绕心田,梦寐难忘。

  记得1997年8月18日,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纪玲芝带我到通山,宣布省委的决定:马世永调任通山县委书记。

  转眼20年了,怀着浓浓的眷恋,在这个值得纪念的8月,我回到了通山,与老同事们在通山的城乡转了一圈。通山的变化令人惊叹,通山的生态令人赞美!

  令人欣慰的一组数据

  2016年,通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6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4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48元,存款余额118.08亿元。

  1996年,通山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4.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46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8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6元,存款余额4.7亿元。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20年后的数据不能同日而语,但是,经济结构的比例,社会事业的进步,足以说明实质性的变化。

  产业结构日趋合理。1996年,三次产业结构为43.43:37.77:18.82;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6.2:33.4:50.4。工业和第三产业比例达到了83.8。

  旅游发展初具规模。2016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GDP占比达到36%,县域内构建成“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滑雪”的四季游业态。景区互通,资源共享,品牌联创,市场开拓,成为全国最具潜力的旅游县。

  交通枢纽优势凸显。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五级通车里程1881.66公里。大(庆)广(州)高速,杭(州)瑞(丽)高速,咸(宁)通(山)高速贯穿通山全境,12个乡镇有5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形成十分便利的畅通枢纽。

  基础电网形成格局。共有变电站18座,容量720.25兆伏安;110千伏线路17条总长261.21千米;35千伏线路19条总长143.371千米;10千伏公用线路82条总长1770.68千米;0.4千伏线路总长3552.79千米。形成“一个中心,四方辐射,五大供电区域”的电网新格局。

  城区框架初具雏形。新老城区已拓展到16平方公里,民生大道、发展大道、平安大道主干道基本建成,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配套完善。

  精准扶贫大见成效。1996年,通山是湖北省12个特困县之一,全县40万人口中,绝对贫困人口占50%以上。通山一届接一届的奋力扶贫攻坚,尤其是省纪委20多年一直在通山帮扶,探索了“政策驱动,龙头带动,挂靠帮带,乡村旅游,能人引领,租赁返聘,集体反哺,抱团发展,培训造血,电商扶贫”等精准帮扶模式,多种形式助推帮扶。2015年,通山贫困存量47个重点村,17454户,51521人,可望在2018年全部出列,甩掉贫困帽子。

  令人赞美的质朴淳厚

  到通山生活一段时间,你会惊喜地发现这里的干部群众质朴无华、埋头苦干、待人真诚、爱心满满。穷时奔富路,富后不忘穷,有着共同富裕理念和无私奉献精神。

  1998年8月嘉鱼簰州湾溃口,灾后援建工作中,咸宁地委考虑通山穷,要求人均捐款200元以内就可以了,但通山人认为,我们长期被人帮扶,现在别人有困难,我们也要勒紧裤腰带表示表示,一个星期之内就捐款300万元支援灾区,人平超过了300元。作为当时人平月工资不到400元的穷县,能做出如此反应,让我感动。

  1999年3月,全县26个乡镇合并为13个乡镇,干部职数减少一半。一个月之内,有150多名在职领导干部改为了非领导职数 ,这些干部十分支持县委县政府的改革,高高兴兴地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这样大动作的改革,没有出现不稳定的事件,我为通山干部的改革胸怀和识大体顾大局的精神感叹不已。

  通山有着一批令人赞美的人。

  李振周,解放后第二任通山县委书记。1983年4月,他从原湖北省计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正厅级)岗位离休后,放弃在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通山大幕山林场义务植树20年,亲手开荒造林100多亩,带领林场干部职工造林1万多亩,留下了2亿多价值的林海。2009年1月11日,李振周同志去世,按其遗嘱将骨灰撒在了大幕山林场自建的小竹屋旁,不留墓塚,林场只留了一块石碑。我敬仰这位老领导,特意到大幕山林场瞻仰老人生前的造林,在向李振周同志的骨灰撒放处深深鞠躬时,我脑海里迸出一句话:“您是一位让共产党人荡涤灵魂的人!”

  朱必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洪港镇西坑村党支部书记。西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偏远山区村,3个村民小组,268户,1110人。他担任村支书30多年,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建设生态家园,先后开垦笋竹两用林基地500亩,杨梅采摘园50亩,办起了楠竹加工生产园,内设4条生产线:两条竹筷生产线、一条竹拉丝生产线、一条竹碳生产线,年加工楠竹20多万支,为村民致富开辟了门路。这个村3个自然湾规划设计原生态,称得上是世外桃源,2016年荣获“国家生态文化村”和“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称号。

  徐善龙,慈口乡老屋村农民。20年前,他在富水河边开垦荒山种植柑桔,因一年用断了20把锄头而闻名。20年后,当我们走进徐善龙家庭时,屋内农具厢房里整齐地摆放着20多个品种的开垦荒山农具。他告诉我们,在劳动实践中,他设计了10多种实用性农具,一头窄一头宽的、一头尖一头圆的、一头单齿一头双齿的……他现有100多亩柑桔地,20多亩鱼塘,还种植了10多亩枇杷树。徐善龙今年73岁了,我问及他身体状况时,他没有回答,只是在地上做了10多个俯卧撑,站立后没喘一口气。

  陈志远,全国劳动模范。从1998年开始,陈志远先后在大路乡、横石潭镇探索了土地流转集约经营的模式,把村民的300多亩地租赁过来,然后付工资请村民整田挖沟育苗搞劳动,陈志远负责产品的销售,这样解决了村民种什么、生产成本和产品销售等风险问题,村民的耕地补贴、粮食补贴按国家规定领取。现在当地办起了休闲农业示范园,年生产各类葡萄40余万斤,调整了农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通山,有一批仁人志士,他们或外出求学或外出打工,在市场经济中闯荡,当他们积累了资金积累了经验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回乡创业,人们称之为“回归工程” 。

  陈矩,从小就从通山到武汉打拼,武汉第二座长江大桥,就有他提供的钢材木料。1998年,他与武钢合作,在通山办起了武钢森泰通山冶金有限公司,经过几年努力办起了国内最大的高纯硅铁生产企业,年产硅铁5万多吨,每年提供税收9000多万元。

  许玉国,原通山柴油机厂车间主任,2008年5月创办星光玉龙机械(湖北)有限公司,打造出优越作业性能和高效率的农业机械,年缴税收3000余万元,就业500余人。

  王文教,致富不忘邻里乡亲,2010年回大路乡犀港村办起了源远孔雀养殖基地,集孔雀驯养、良种孵化、产品加工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养殖观光园。基地将自引孵化的孔雀幼仔免费提供给贫困户寄养,并无偿提供技术指导、饲料供应,养殖10—12个月后,公司按每羽100元价格回收,保障贫困户收入零风险。今年已与40户签订了寄养合同,每户养殖150羽,年增收1.5万元。

  这里不能一一列举。正是由于有一批倾注心血、殚精竭虑为通山的发展奉献力量的人,通山才有巨变。

  令人自豪的生态环境

  “通通是山”的通山,最宝贵的就是山区的自然资源。在这里,有着国家水利风景区富水湖,有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宫山,有着国家级地质公园隐水洞。

  如何保护好自然资源,如何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利用好自然资源,是通山历届县委县政府研究的重大战略课题。

  值得欣慰的是,通山人做到了在保护中开发利用,保护了青山绿水,守住了金山银山。

  富水湖。发源于幕阜山北麓,流贯通山全境,通山近百条大小支流,形成向心状水系,由西向东,从阳新富池口注入长江,全长196公里,总落差613米。1958年12月至1962年,国家在通山境内建了一座蓄洪、发电、灌溉、养殖兼顾的大型水利工程,调节长江上下游水位。富水大坝坝高64米,宽6.4米,坝顶长941米,有8个泄水闸,库容量17.64亿立方米,是湖北大型水库之一。曾几何时,库区被淹没土地的12个乡镇,近10万移民除部分投靠亲友外迁外,大部分采取“后靠”办法,随水位上升而搬迁在山上。村民们过起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靠山:种柑橘,种油茶,种松杉竹;靠水:捕鱼和养殖。有一段时间,富水湖的网箱养鱼发展迅猛,通山县委常委方家忠告诉我,2015年富水湖网箱养殖规模已达4.34万口,养殖户达到1034户,年产鱼在3000万斤以上。

  过度养殖带来了水体污染,严重破坏了生态。县委县政府决定,不能以牺牲生态求发展,从2016年开始,县里自筹6000多万元的奖补资金,正式开始了富水湖的“拆围”,于2017年6月底,网箱养鱼基本拆完,养鱼村民被引导到为富水湖旅游服务上来。

  现在坐在富水湖的游船上,尽收眼底的是:湖内小岛耸立,湖汊密布,湖水清澈,万顷碧波。两岸青山造型多异,湖边金桔满坡,苍松翠竹遍野,青山绿水掩映成趣。会让人深切感到,这里是水上游乐休闲、体验田园生活、观光生态农业、欣赏自然风景的好地方。

  隐水洞。因洞中隐藏有两条河流而得名,是一处典型的由断裂构造控制的岩溶地质作用形成的大型溶洞,洞穴穿越的母岩为距今约5亿年的寒武系碳酸盐岩石。全长5180米,洞穴与地下河合二为一,洞内有大量天然石笋、石钟乳、石幔、石带、石瀑、石田等。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不少奇特探索者自备工具,入洞探个究竟,然而无功而返,洞口的部分钟乳石也遭到破坏。隐水洞上游时常发生山洪直冲洞内,造成了隐水洞的神秘与不安全。

  如此稀缺资源如何保护好,利用好,县委县政府从战略发展高度缜密规划。首先投入200万元将洞前山洪水道改道直达富水湖,减少对隐水洞冲击的压力;其次将隐水洞尾部流入富水湖的出口处拓展,探索隐水洞水流入口与出口的源由;三是请地质部门进行全程勘测。在经过权威部门对隐水洞在保护中开发利用的认定后,实施招商引资,由武汉市江成物业集团有限公司等股东共同投资,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标准建设。隐水洞的游览分三部分:上游1/3乘船观光,中游1/3乘小火车游览,下游1/3步行零距离接触古老而神奇的岩溶地貌。洞内三重十二关三十六经典景点被称为“三步一岩,五步一景,十步一变”。洞中的资源得到了保护,洞中的景点得到了利用,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增强对自然生态稀特资源的保护意识。

  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风景区。地处鄂赣边陲幕阜山脉的中段,总面积19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96.6%,是中国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天然氧吧。早在九宫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前,当地6家矿石开采企业就已登记注册,后来因保护区三次扩界,总面积由原来4123公顷扩大到1.66万公顷,这些开采区被纳入到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内。

  “坚决关闭6家采矿企业。”县委书记石玉华讲,“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允许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开矿等行为。虽然有7000多万税收,但是要保护生态也在所不惜。”于是采取强有力措施对矿山实施清场,撤离机械设备,拆除相关建筑物,累计回填矿坑土方3.2万立方米,表层覆土1.2万立方米,全部新栽上小树苗和藤本植物,复垦复绿,虽然减少税收,但是恢复了核心区的生态功能。

  20年后的通山巨变,让人内心激动不已,我为通山的发展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

  傍晚离开通山时,走在高速公路上,夕阳直射到起伏连绵的山头,群山峻岭在夕阳下,到处都是一片金色的世界,漫山灿烂,万千风情,让我对这里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想念。我在想,通山有着红色的过去,有着绿色的现在,一定有着金色的未来。倏然,在我耳边,响起了刘海东作词作曲,祁隆演唱的《又见山里红》——……又见山里红,久别山里红,你把太阳的色彩,浓缩成故乡情;又见山里红,故乡的山里红,你把燃烧的岁月,融化在我心中……

2017年8月18日 星期

第08版:文学副刊 上一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