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5日 星期
国产片推广曲,是助攻还是自High?
媒体独家专访片方、歌手、歌曲制作方、音乐平台等业内人士,探讨国内电影推广曲营销状态

  开端

  国产电影用歌曲、MV推广电影大约可以追溯到2011年《将爱情进行到底》的主题曲《因为爱情》,这首歌依托着王菲和陈奕迅的热度走上春节联欢晚会,电影票房也突破2亿,让导演张一白成功晋级亿元俱乐部。“天后”王菲曾以主唱9首电影主题曲的纪录被誉为“主题曲女王”,但将这种营销形式玩出花样,建立音乐、MV宣传物料理念的是大鹏。他的电影处女作《煎饼侠》主题曲由赵英俊、胡彦斌、谭维维、热狗、二手玫瑰五位不同风格不同地区的歌手同时演唱,引发一轮宣传热度,后来的推广曲《五环之歌》更是独立于影片之外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

  近两年电影推广曲在宣传中的应用开始愈演愈烈,甚至已成为所有宣发物料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电影市场已经形成一种没有推广曲就不算电影营销的热潮。

  发展

  不同于以往“推广曲”即“主题曲(或插曲)”的模式,有些电影推广曲并不直接使用在影片当中,甚至有些进口影片,也会找国内歌手来唱一首“推广曲”助兴,如萧敬腾为《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唱了中文推广曲《决绝的信仰》。这类本身只是为了“营销”而存在的歌曲,在电影前期宣传中出现得越来越多。

  有时一部电影会有2到6首不同名目的推广曲(包含主题曲、插曲)在宣传期发出,如下周公映的《闪光少女》,就包含“微光”旗舰概念曲、“真我”旗舰概念曲、首版概念曲等不同名目的歌曲;本周刚刚上映的电影《悟空传》就有5首不同角度的歌曲推广,其中还包括了“开创式”地与另一部电影(《缝纫机乐队》)“双片联动”合作主题曲的营销案例。

  据不完全统计,7月中上旬上映的10部国产片里,就有26首推广曲问世,真可谓电影推广曲百花齐放的年代。

  疑问

  宣传期的热度是音乐和电影两个行业之间的互相影响,音乐人为电影宣传带来流量,这种合作一方面能刺激音乐圈的创作活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音乐人和作品的曝光度。然而,并不是每一首主题曲或推广曲都能流传开来,更多的衍生歌曲在电影上映后就失去了生命力,随着电影下映一起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你还记得《非诚勿扰2》的宣传曲名字叫什么吗?你还能哼出《山楂花》(《山楂树之恋》)的旋律吗?《叶问3》主题曲的演唱者又是谁呢?

  电影推广曲究竟是如何制作的?电影推广曲的推广又该如何实现?片方宣传方期望的宣传效果达到了吗?业内人士如何看待现在这种“一定要推广曲宣传电影”的风潮呢?带着这些问题,媒体专访大鹏、华晨宇、戴荃等演唱(或制作)电影推广曲的音乐人,搜集整理了7月热门影片推广曲的相关数据。

成本与收益

  制作成本

  词曲版权费:非常不固定,和制作人意愿挂钩。

  编曲录制后期费: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歌手唱酬:非常不固定,取决于艺人级别和影片级别。

  MV拍摄费用:侧拍一般2万上下,MV制作20万、30万左右。

  时间成本

  赵英俊:《大王派我来巡山》半个小时,《悟空传》20分钟,《清风徐来》半个月,《火锅英雄》一晚上,《万万没想到》写了半年。

  华晨宇:《齐天》(看过原着之后)在家创作了一两天。

  陈致逸:《回魂》编曲一星期,编曲到正式版本录完花了一个半月。

  推广成本

  制作物料、设计、文案等成本;

  平台推广以资源互换为主,比如请歌手来配合推广,录一段视频换取推广位置。

  收益

  推广曲和其他宣传物料一样都是为票房服务的,但是由于无法追踪音乐受众到电影观众的转换,所以无法统计。

  较为明显的就是粉丝为了听偶像的音乐作品组织包场或者录一段最后字幕的音乐发到网络上。较为直接的收益就是制作人和歌手的酬劳、版权费,以及海内外发行收入。

业内专访

  大鹏(演员、歌手):从我的角度讲,电影的任何一支物料都代表着电影本身,歌曲也是一样。现在有很多人把推广曲当做一个规定动作,这是一个误区,不同的电影适合不同的营销方式。《缝纫机乐队》讲述乐队的故事,音乐营销就特别适合。

  华晨宇(歌手):(电影推广曲太多,担心会影响自己单曲的传播吗?)其实我不在意这个,我出道以来已经出了三张专辑了,每张专辑10首歌,也不是所有的歌都会得到很好的推广,可能有些歌曲到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也不会被太多人听到。但是这没什么,因为我做音乐主要是自己很喜欢。

  戴荃(歌手):任何事情太过了的话,就会失去一些初衷。我是觉得现在市场此类现象(推广曲)太多,如果有些人会把它当做任务去完成,就会造成质量不好的作品出现,创作者主要需要把控自己作品的质量,不要因为经济和名声原因而饥不择食。

业内专访

  大鹏(演员、歌手):从我的角度讲,电影的任何一支物料都代表着电影本身,歌曲也是一样。现在有很多人把推广曲当做一个规定动作,这是一个误区,不同的电影适合不同的营销方式。《缝纫机乐队》讲述乐队的故事,音乐营销就特别适合。

  华晨宇(歌手):(电影推广曲太多,担心会影响自己单曲的传播吗?)其实我不在意这个,我出道以来已经出了三张专辑了,每张专辑10首歌,也不是所有的歌都会得到很好的推广,可能有些歌曲到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也不会被太多人听到。但是这没什么,因为我做音乐主要是自己很喜欢。

  戴荃(歌手):任何事情太过了的话,就会失去一些初衷。我是觉得现在市场此类现象(推广曲)太多,如果有些人会把它当做任务去完成,就会造成质量不好的作品出现,创作者主要需要把控自己作品的质量,不要因为经济和名声原因而饥不择食。

2017年7月15日 星期

第03版:影视娱乐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