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镇街道社区的居民早晨醒来,打开房门惊讶发现:一夜间,门前那条“光灰”的坎坷路,变成了平坦美观的刷黑沥青路。
这些年,这些月,这些天,这种“愚公新话”,几乎发生在崇阳山区的每一个村湾。
“山里人”都普遍感受到时空变了,自己的“作息”起居得改改了,挥别祖辈肩挑背驮的苦痛,翻去路难行的千年史页,这一切来得如此迅及……
真扶贫要有硬支撑:崇阳决策者意识到,大交通就是精准脱贫的硬支撑,砸锅卖铁也要修路!
交通先行,崇阳人走在前列。
崇阳是省级贫困县,“八山半水分半田”,山区面积大,贫困人口多。
崇阳县决策者早就意识到,要让山区群众实现“真脱贫”,不仅要有“绣花”的细活,还得有“打铁”的硬功。
“对于山区贫困县来说,交通就是第一民生,是脱贫致富的硬支撑,砸锅卖铁也要修路!”县委书记杭莺说。
“建设大交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更要上!” 县长郑俊华说。
争取政策项目要、财政勒紧裤带挤、撬动社会资本融。近五年,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投入资金10亿多元。
“基地建到哪,公路修到哪;工业园区发展到哪,交通主干道延伸到哪;新农村搬迁到哪,路铺到哪;旅游景点开发到哪,路美化到哪;精准备扶贫村点定在哪,路面硬化到哪;重要资源在哪,公路规划开发到哪;农村客运班车通到哪,道路保护设施保障到哪,所有公路建到哪,道路两旁绿化到哪……”
县交通局局长周国香介绍,农村公路建设今年新增138公里旅游公路,目前已完成路基40公里……
只有修路,没有退路;只争朝夕,抢跑冲刺。这是交通人多年一贯的工作节奏和状态。
出行路变成景观带:崇阳交通建设的规划设计者认识到,高标准修好路,就是为未来勘探,为小康奠基。
曾经,司机也好,旅客也好,山里人也好,城里人也好,“宁跑一趟百公里外的武汉,也不愿进一趟50公里的山区”。
在崇阳,年稍长点的人都对以前的“石子岭”、“佛岭”皱眉色变。过去这儿山高路险,交通事故频发,活脱就是进出山的“拦路虎”、“鬼门关”。
就是这曾经的“拦路虎”和“鬼门关”,如今已变成游人驻歇把玩的“风景点”和“休闲区”。幕阜山旅游公路的修通,让这一切变成往事。
“危险点”变成“景点区”,“隐患路”变成“景观带”,人们不得不叹服崇阳交通建设的“巧夺天工”……
今年3月28日,铜钟乡大岭村举办野樱花节,县交通部门在大岭旅游公路上监测日车流量,达到5860辆次。这在曾经闭塞的山区,无法想象。
忽而一条大路通,游人不觉山里深。
穿林海,过溪河,竹影松风,水光山色,两窗美景看不够,只因车在画中行。
公路规划设计者一开始就不仅只“为打开山门”而修路。
崇阳山青水秀、生态优美的禀赋成为路网规划设计的参照和灵感。
何不让一条路,把生态美景串起来,让崇阳的秀美山区变成一个大公园?
他们按照“四好农村路”的要求设计建设。指示牌、凸形镜、百米桩、减速带、钢护栏、防护墩、太阳能路灯等,一应俱全。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