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离世已两余载,在这些日子里,我伤心至极,常常彻夜难眠。
我忘不了外婆布满老茧的双手,更忘不了她辛苦劳碌的身影。外婆是童养媳。她三岁时,被三婆婆(我外公的父母)收留,并抚养成人。外婆是在家族众多长辈的训斥声中长大的,这历练了她坚韧不拔的品性。虽大字不识,但外婆聪明伶俐、心灵手巧,女红技艺尤其精湛。每逢过年时,全家老小的衣服、鞋子全都是她用手工裁剪并缝制而成。就连我儿子出生时,春夏秋冬、里里外外的衣服都是当时已年逾古稀的外婆亲手缝制的!
外公是国家干部,在武汉市区上班,离家远,难得回家一趟。她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既当妈又当爹,历尽了艰辛。白天忙完,晚上在大女儿(我母亲)的帮助下,学习基础的语文数学知识,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还学会了算术。
我母亲生病的那段时间,外婆常住我家,照顾我母亲和我们姐弟俩。1988年,母亲因病去世,那时我只有十八岁,从此,外婆便是我的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外婆更是伤心欲绝,总是念叨着老天爷怎么不把她的寿命匀一些给她女儿!
我忘不了外婆堪比强人的风范,更忘不了她克己奉献的精神。外婆没有写过入党申请书,她是凭着多少年实实在在的言行举止赢得了党组织的信任与肯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外婆年轻时是小队的妇女队长,出工干活从来不落人后,犁田、插秧、割谷样样精通,在生产队做农活是个顶个的壮劳力,200来斤的担子拼着男人们成天地挑。有一年夏季“双抢”,外婆挑着100多斤重的双担草头(四捆稻谷)一路小跑,一不留神冲下一人多高的塘角陡坡,被人扶起后仍咬牙坚持挑回打谷场,结果落下了终身伤病。
外婆对子女期望很高,所以家教极严,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从不含糊。她经常鼓励子女勤奋读书,说自己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正是在她的精神指引下,我母亲姐弟三人皆成为了知识分子,走出了农门,彻底改变了命运。外婆也因此成为当地励志和以德治家的典范,至今在湾子里传为佳话。
我忘不了外婆端庄慈祥的面容,更忘不了她乐善好施的品行。外婆虽不识字,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报恩敬业,修身养性,以孝为先等传统理念身体力行,养成了乐善好施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行。在老家,东家大姐生病,她要带上点鸡蛋去看望;西家碰到难处,她要带上点东西去慰问;小辈家闹家庭矛盾,她也一定及时赶过去调解。
在老家汉阳农村,如果大家把一位年长的女性唤作大婆,那是对她极高的尊敬,只有在湾子里德高望重的人方能获此殊荣。我外婆就是一位被村里人尊称为大婆的长者!
外婆一直以自己的行动为表率引领和影响着我们,这于我们无疑是一个无价的“传家宝”。我们从外婆身上学到了做事勤勤恳恳,帮人竭尽全力,对人诚实守信,遇难坚强不屈的可贵品格。如今,我也年近半百,正是外婆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满满健康成长,继而立足社会、回馈社会。在对儿子的教育中,我始终牢记外婆的教诲,秉承身教胜于言传的家风,坚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让我的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朝着正确的道路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