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 星期
沃野田畴绘新景
——赤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纪实
通讯员 黄富清 马冬梅

  行走在绿野田畴间,随处能感受到特色农业律动的脚步:日光温室大棚里,新鲜翠绿的蔬菜瓜果长势正俏;标准化养殖场内,鸡鸭成群,人欢鱼跃;田间地头,三三两两的农民忙着播种犁田……

  近年来,赤壁市坚持用兴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推进绿色农业与休闲观光交融互合,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有效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闯出了一条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并重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特色产业激活产能

  统计显示,该市今年上半年油菜收获面积27.8万亩,总产2.62万吨;小麦收获面积9942万亩,总产2109吨;马铃薯收获面积3.7万亩,总产3.9万吨;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7.1万亩,预计总产量达22.8万吨;全市特产作物(不含茶叶)总面积达9.8万亩,预计总产量8.6万吨,其中水果(含枇杷、杨梅、蓝莓等)面积6.8万亩,预计总产6.1万吨。

  熟悉的人都说,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该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统领,突出“稳产能、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快中国绿色生态产业展览交易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农户、业主通过基地、农户、设施的有效结合,走出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该市一方面狠抓粮食稳定增产,今年规划播种140万亩农作物,比上年增加2.3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5.64万亩。一方面充分挖掘设施蔬菜、茶叶、果树的生产潜力,新建草莓、西瓜、桑葚、枇杷、葡萄等采摘园60余个,面积达2万余亩。同时,注重把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提高种植业的质效和竞争力,推动夏粮夏油稳产、水稻种植面积平稳增长、蔬果增产增效。

  龙头企业壮大底盘

  农业要发展,做大“底盘”是关键。

  赤壁市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农业园区建设的实践,不仅推动了产业基地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还培优做强了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以小乔米业、源盛农产品、羊楼洞茶叶、金马粮油、利源林农等农产品加工为代表的优势企业。

  为助力企业做强、基地做大、农民增收,该市围绕“加工引导生产、加工促进消费、加工延伸链条”的发展目标,建成了新店镇罗峰村、赵李桥镇雷家桥村等规模达1000亩以上的茶叶示范基地,打造了余家桥乡高产桑葚产业基地,建设了以车埠镇为代表的“稻菜稻连作、虾稻共作、鳖稻共作”生态高效种养基地25万亩,闯出一条稳粮增收重生态的粮食生产新模式。

  在提高农业抗击风险能力方面,赤壁市本着“拓市场、稳基地、提技术、抗风险、挑大梁”的原则,引导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850余家新型种粮主体,切实担起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重任,架通小户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桥梁,促进粮食、药材、水果、淡水鱼养殖、家禽、绿色蔬菜、农机服务、茶叶种植等农业产业齐头并进。其中,车埠镇推出的虾稻共作模式,就实现了户平“百斤虾、千斤粮”的目标,仅小龙虾产值就达到10亿元。

  多元融合扮靓田园

  “随着智能温室、循环观光路、景观亭、养殖塘等基础设施的建成完工,我园区的生态餐厅项目即将投入运营。”26日,赤壁市柳山湖镇柳山村柳山头生态农业观光园负责人谈火林告诉笔者,这个以大棚类建筑为主,用餐区模拟生态自然环境,种满花草和水果蔬菜,布满绿色植物的生态餐厅,不仅可以让游客体验到采摘新鲜水果蔬菜的乐趣,还能吃到纯正的绿色无公害食品。

  这是该市深入挖掘农村文化资源,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规划,发展观光农业,推进农旅对接、农旅互动、农旅整合的一个缩影。

  为统筹利用现有资源,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该市在加快建设农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引导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使各类农产品通过物联网销往全国。

  如今,柳山湖的葡萄,余家桥的蓝莓和枇杷,黄盖湖的杨梅,中伙铺的桑葚,茶庵岭的西瓜与甘蔗,神山镇、官塘驿镇的猕猴桃,赤马港办事处的草莓,沧湖香莲生态游等“一镇一品”观光农业,不仅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而且还是推动全市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响当当品牌。其中,官塘驿镇因猕猴桃成功获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赤壁“茶道寻源”在全国茶特色旅游线路评比中荣获第6名……一个田园处处皆风光的乡村美景,正成为推动赤壁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新动能。

2017年6月30日 星期

第03版:赤壁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