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嘉鱼县对全县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统一喷绘“公务用车”标识,并标注监督举报电话,亮明“身份”上路,以提高公务用车使用和管理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举措,受到全社会的肯定。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以前群众很难确定是否是公车,全民参与监督有一定障碍。如今公车有了清晰、可辨识、可监督的统一标志,群众对车、对人的情况就一目了然了:看公车有没有遵守交通法规,有没有出现在不应该出现的高档娱乐场所,有没有公车私用、公车滥用的情况;看乘车人员执行公务是不是走马观花、应付差事,是不是脱离群众、不负责任等等。一旦发现有违规使用公车的现象,群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举报电话等多种途径进行举报。
由此可见,公车“亮身份”,既利于群众对公务用车的监督,又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公车有了统一标志,群众就会更加关注,无形中就给了党员干部压力,使其时刻谨记公务出行代表的是党和政府,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摆正公仆身份,多做实事、好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从普通车牌到特定车牌,再到此次贴标,公车“亮身份”在不断进步,但提高公车使用与管理水平不能仅仅停留在“亮身份”,而是要做到思想认识、制度建设、监督问责“齐步走”。一是提高认识,根除“私家车”、“特权车”的思想。公车是为执行公务所需配备的车辆,不是为某个人彰显特权而配备的,不能让“亮身份”的公车助长部分党员干部的官僚主义、特权思想。二是建立和完善公车管理长效机制,不闲置、不浪费,最大限度优化公车资源,坚决杜绝公车私用、滥用。三是加强公车使用的监督问责,对于群众举报的违规使用公务用车行为,在加大惩处力度的同时,及时向全社会通报,形成良性监督环境。
正人先正己。给公车贴标如同给人装了一面镜子,提醒党员干部公务出行上车前,对照“镜子”照一照,看看自己是因公还是为私。果如此,就一定能常葆“务实清廉”的为民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