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9日 星期
纪念6·9国际档案日 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

  一、“国际档案日”的由来

  1948年6月9-11日,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召开了一场专家会议,来自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档案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交流,经大家讨论决定成立国际档案理事会(ICA)。会上通过了ICA的第一份章程,章程中指出,世界各国的档案工作者应共同努力“为了全人类”保护好档案,开展鉴定并提供利用;档案和文件作为全世界共享的遗产和全人类一样具有同一性。

  2007年11月,为了庆祝2008年6月9日ICA成立60周年纪念日,ICA全体成员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年度全体会议上投票决定,将每年的6月9日定为国际档案日。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决定自该年开始,把每年的6月9日即“国际档案日”作为档案部门的宣传活动日。

  国际档案日作为世界档案界一个盛大节日,为世界的档案工作者推动本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二、中国的世界记忆遗产

  1、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1997年入选)

  现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内容包括中国50多个民族的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录音档案,道教和佛教的宗教音乐也收录其中,共长达7000小时。其中包括家喻户晓的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二泉映月》《听松》等传世名曲。

  2、清代内阁秘本档(1999年入选)

  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有关17世纪在华西洋传教士活动的档案,共24件。档案反映了西洋传教士在华活动的情况。其核心内容是“汤若望案”,历史上称“历法之争”。此案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中西方天文学在编制历法上的不同意见所引起的学术之争,实际上是长期以来中西方文化冲突的总爆发。该档案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方面具有宝贵价值。

  3、纳西族东巴古籍(2003年入选)

  东巴古籍是纳西族的东巴教祭司使用的宗教典籍。世代传承下来的尚存2万余卷,分别收藏于我国的丽江、昆明、北京、南京、台湾,以及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东巴古籍由东巴文字写成,东巴文字有2000多个字符,其源甚古,被称为“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其内容涉及历史、哲学、社会、宗教、语言文字,以及音乐、美术、舞蹈等许多传统学科,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

  4、清代科举大金榜(2005年入选)

  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的标志性文献档案,“清朝金榜”为清代士子通过科举考试殿试的名单。清代的科考分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个等级。殿试是由皇帝亲自出题,殿试的成绩榜就是“金榜”,黄纸墨字,书满、汉两种文字,以皇帝诏令的形式下达。“清朝金榜”现存200多份,涵盖了康熙六年(1667年)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230多年间科举考试的殿试成绩榜。

  5、“样式雷”建筑图档(2007年入选)

  现存两万余件,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有15000余件,其余主要收藏在故宫博物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文物研究所。“样式雷”为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庭。始祖雷发达,原籍江西,清初应募到北京供役内延,康熙初年参与修建宫廷,被“敕封”负责内延营造工程。至清代末年,雷氏家庭七代都在朝廷样式房任掌案职务,历时200余年,负责过北京故宫、圆明园等重要工程设计的图样绘制、烫样制作。雷氏家族设计制作的建筑烫样独树一帜,是了解清代建筑和设计程序的重要文献。

  6、《本草纲目》(2011年入选)

  《本草纲目》(1593年金陵版),是迄今中外所有版本的祖本。现存于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本草纲目》是由明代李时珍编着的一部药物学专着,内容涉及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诸多领域,被达尔文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18世纪到20世纪期间,被全译或节译成英、法、德、俄、韩等20多种文字,再版100余次,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世界诸多领域学者的研究对象。

  7、《黄帝内经》(2011年入选)

  1339年胡氏古林书堂出版的《黄帝内经》,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好的版本,现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黄帝内经》成书于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性着作。该书系统总结了公元前2世纪以前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实践经验,揭示出中医学的生命观、思维方式和认知方法。《黄帝内经》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模式至今仍然被传统医药学运用和西方医学借鉴,是世界医学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好见证。

  8、侨批档案(2013年入选)

  现存广东、福建等地的档案馆、博物馆。“批”在福建闽南和广东潮汕等地方言中是“信”的意思。侨批是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以福建闽南、广东潮汕地区居多。侨批涵盖侨乡与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信息,融汇中外商贸往来、邮传、驿递、金融、汇兑等方面的历史记录,被盛赞为中国“20世纪的敦煌文书”。

  9、元代西藏官方档案(2013年入选)

  现存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共22份,时间为1304—1367年。其中有4份文档是用已消失的八思巴文书写的元代皇帝给西藏地方寺院、官员等的圣旨,其他18份藏文文书内容多为当时地方政权所有者为其管辖的官员、寺庙下发的文书,包括萨迦法王的法旨。这些档案反映了西藏自13世纪归入中国版图这一历史事实,对元代西藏地方政权变化、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研究具有极高价值。

  10、南京大屠杀档案(2015年入选)

  这份档案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日本侵略军攻占南京后大肆屠杀中国人的档案(1937—1938年);第二部分是中华民国政府军事法庭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调查和审判战犯的档案(1945—1947年);第三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机构侦查起诉日本侵华战犯的档案(1952—1956年)。这些档案由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7家单位保存。

2017年6月9日 星期

第07版:科教观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