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9日 星期
插上科技的翅膀
——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科技创新工作走笔
记者 朱亚平

  近日,从第32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传来好消息,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咸宁外校)再创佳绩。该校所选送的“一种可防雾、吹散雨点的车辆后视镜”、“电梯红外线自动检测装置项目成果报告”两个科技项目获中学组一等奖,“防坠落防护网逃生窗”获小学组二等奖。

  好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学校对学生科技创新软实力的培养和重视。15日,记者走进咸宁外校,感受孩子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收获与快乐。

  1 打开一扇科技窗口

  15日下午3时,咸宁外校203班的张懿轩同学,利用下课时间,正在与同学一起讨论智力七巧板拼接之法。只见他拿出自己心爱的七巧板,开始熟练地拼摆着,解开一道又一道的七巧板试题,他体验着七巧板的乐趣与奥秘,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4月初,由湖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咸宁市科学技术协会承办的第32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七巧科技竞赛在咸宁外校举行,该校作为东道主,也派出了17名学生参与了这次“华山论剑”,学生的科技创新实力获得广泛认同。

  负责科技活动的潘天文老师介绍,此次在第32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获奖的电梯红外线自动检测装置项目,是由咸宁外校师生合作完成。该作品主要是通过安装红外线装置,自动识别电梯外有无人使用,从而增加智能电梯的使用率。

  学校的学生们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很高,有的学生一周要做好几个手工作品,有的学生对无线电、废品再利用等科学实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学到了科技知识。

  在其中一间教室里,潘天文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张纯手工的小报,《环保报》、《垃圾分类处理小报》、《变废为宝小报》……据介绍,小报的内容和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有关,都是学生自己查资料整理出来的。从小报的内容、版式设计和插图看,学生们花费了不少心思。

  该校六年级学生戴钰峰说,参加了学校里“变废为宝”的体验活动,让她知道垃圾桶里的很多东西有着无穷价值。“我现在一看到家里的废弃物就思考,它还有哪些价值,我是否可以变废为宝。”

  该校相关负责人说:“我们的目的就是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科学之窗。”

  2 收获一批科技成果

  每年,该校都有一大批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省、市级各类比赛,屡获佳绩。

  今年4月,在第32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七巧科技”竞赛,该校参赛的15位中小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团体赛中,该校的汪嗣烊、钱弘宇等5名同学分工合作,运用多副智力七巧板创造出多功能停车位作品,荣获团体赛二等奖。

  今年1月,参与第四届咸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评选,该校防坠落防护网逃生窗项目、一种可防雾、吹散雨点的车辆后视镜、电梯红外线自动检测装置项目成果报告获一等奖。

  2016年12月,第32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无线电制作竞赛中,该校周昊轩、鲍宇桁两位同学获小学组竞赛一等奖,张巡坤、杨索罗岩获小学组竞赛三等奖,沈燚昕获中学组竞赛三等奖。

  2015年,“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科学实践活动报告”获湖北省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教师类作品三等奖。

  去年12月,咸宁外校荣获2016年湖北省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湖北省优秀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科学创新,魅力无限。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咸宁外校自2014年建校以来,一直坚持将青少年科技活动作为重要的一项教育活动,通过种植太空种子、科技制作兴趣班、无线电制作兴趣班、七巧板、变废为宝等各种主题项目,不断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软实力,为孩子们锻炼能力、展示特长提供了广阔的科学舞台。

  3 孕育一个科学梦想

  15日,在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兴趣科技班”里,60多个孩子正在低头摆弄着手中的电力组合。

  六年级学生刘海突然兴奋地手舞足蹈起来,原来她听取了老师的建议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小灯泡亮了起来,望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潘天文不仅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事情。

  今年42岁的潘天文,通城人,2000年开始,他便在温中任物理老师,2014年调到咸宁外校任物理兼科学老师。身为物理迷的潘天文,很了解这个时间段的孩子在想什么。

  “我喜欢科学,是自幼就开始了,所以更能感同身受,孩子们有多渴望科学滋养。”潘天文老师说,他很喜欢跟这样一群爱好科学的孩子们呆在一起,所以他向学校主动要求,兼任学校的科学课。

  潘天文介绍,科学老师们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对有科学爱好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与实践训练。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一次次竞赛,开展一次次科学活动,孩子们对科学创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在玩中学,学中玩,学校的科学课程让孩子体会到科技活动的乐趣。”

  科学课辅导老师邹敏慧介绍,学校里有很多孩子喜欢科学课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科学课里找到了快乐。“看着孩子们能在科学里找到乐趣,老师的付出也就值得了。”

  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将科技活动纳入经费预算,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推动科普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积极为学生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逐步探索形成“培养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学业优异、个性张扬的学生,朝个性化方向发展”的育人机制。

2017年5月19日 星期

第07版:科教观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