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回老家,奶奶又拿出了她腌制的蒜头,让我们下饭。
腌蒜清脆爽口,是我喜欢吃的一种蒜,它既可以作为调料,也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小菜,在我的家乡崇阳,家家户户都有腌蒜的习惯。
奶奶是腌蒜头的好手,家里有一个专门腌制蒜头的瓷坛,满打满算也就十来斤,不过奶奶说,腌制蒜头的坛是不能装满的,顶多只能装个六、七成。
鲜蒜头是奶奶自个儿种的。每次腌制蒜头前,奶奶会挑选饱满的、大小适中的蒜头,仔仔细细地从禾到根将蒜禾外的老皮连同泥土一起剥干净。
蒜头一共有六、七层皮。剥皮对腌制蒜头来说很重要。第一次剥皮,主要是去除老皮和污泥,干净即可。然后用菜刀就着小剁板剪除蒜禾,切去须根。剪禾削根时一定不能弄脏了蒜头。之后对蒜头第二次剥皮,只留蒜头最里面的一、二层皮,其余的统统剥去。
接下来,对剥好皮的蒜头再扦底剪禾,就是把太厚的根底扦薄,把太长的禾梗剪短。这样的一剥一扦一剪,一个个乳玉色的蒜头,变得有模有样了。千万记着不能用水洗蒜头,因为容易霉变。
然后,奶奶把坛子洗净晒干,把清理好的白花花的蒜头放到瓦钵子里,撒上盐,腌两天。在这期间,要不停地上下翻动几次,蒜头里的辣汁就会出来一些。根据蒜头的多少,煮上适量的盐开水,放凉后,装到大雪花膏瓶子里,放入蒜头,盐水要漫过蒜头,接下来,盖紧瓶盖。两三个月后,蒜头慢慢由白变黄,吃起来不辣,就算成功了。
只要回家,我都会跟着奶奶,去坛子里挖一点蒜头下饭。打开盖子,呈现在眼前的是变得黄灿灿的蒜头,我捡出一个剥去最后的蓑衣,裸露出的粒粒蒜囊,犹如颗颗田黄,温润、光泽、晶莹剔透,放在嘴里轻轻一咬,松脆、鲜嫩、微汁、微酸、微咸、微甜、微辣,使人欲罢不能。
物质丰富的今天,腌蒜头的人家渐渐少了,但是每当看到嫩嫩的新蒜头上市的时候,我总是不由得想起奶奶那回味悠长的腌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