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许马列安等闲,报效工农岂知艰;壮志未酬身先死,亦留忠胆照人间。”这是革命烈士陈寿昌留下的遗诗,也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
3月29日,为缅怀革命先烈,崇阳县妇联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来到位于金塘镇畈上村的陈寿昌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
“陈寿昌烈士为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我们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不忘初心,勤奋工作,为‘五个崇阳’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扫墓、瞻仰烈士塑像、重温入党誓言后,妇联干部夏初凤激动地说。
据当地的老人讲,1934年6、7月间,湘鄂赣省委机关和红十六师在转移中,遭敌人包围,损失严重,根据地相继成了游击区,敌人对鄂东苏区实行重重包围,扬言“抽干塘里的水,活捉水里的鱼”。
在情况万分危急时,中央军委特派陈寿昌带领40多人,越过重重险阻,到达湘鄂赣苏区,主持省委和军区工作,立即制止了当时苏区执行的肃反扩大化政策,团结广大干部并指挥困在江西万载仙源山上的省委、省苏维埃十多个机关和红十六师病伤员,安全转移到赣西北地区铜鼓。
1934年11月,陈寿昌、徐彦刚率领部队到达通山冷水坪,同鄂东南政委商量后,将红3师7团余部、傅秋涛等收集的部队及湘鄂边独立团合编为红16师46团。红16师恢复建制后,陈寿昌、徐彦刚获悉中央主力红军已向湘南西进,为配合中央主力红军的行动,省委决定部队由崇阳转移到临湘、岳阳一带活动,向西南发展,以牵制敌人兵力。
1934年11月22日,当部队由金塘行进到崇阳与通城交界的高枧乡老虎洞时,遭遇国民党反动武装共4000余敌人的阻击。
陈寿昌、徐彦刚指挥部队从老虎洞撤到老鸦尖、刘婆尖、簿刀埂等高地,击退敌人多次进攻。激战中,亲临前敌指挥的陈寿昌不幸中弹,股深动脉血流不止,部队伤亡很大撤出战斗,转回崇阳金塘河坪。
当晚,陈寿昌因流血过多,加上缺乏医药,壮烈牺牲,年仅28岁。
湘鄂赣区党政军民为他举行了隆重追悼会称颂:“他是一位难得好省委书记,他的牺牲是党和人民的重大损失。”徐彦刚师长与方步舟政委商议,将陈寿昌安葬在朝育屋背后的山岗上。一年后群众将其墓移至担水坪。
链接:
陈寿昌,原名陈希堪,出生于浙江镇海的一个书香门弟。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武汉电报工会负责人,发展工人运动配合北伐胜利进军。1927年英国殖民者制造汉口“一三”惨案,陈寿昌参与组织30万人的反英大会和收回英租界斗争。1933年1月,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党团书记。1933年7月,任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同时兼任湘鄂赣军区政治委员。1934年,任红16师政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