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日 星期
只身卧底“打传销”

  (上接第一版)

  “传销与否,要让法律来判定,要用证据来说话。”张亮这样说服自已,决定直面挑战:寻找铁证,用事实说话。

  面对错综案情,是半途而废还是坚持不懈——

  张亮选择:马不停蹄,与时间赛跑

  掌握铁证,必须破解“云在指尖”复杂的佣金链条、传销层级。

  因此,打开“云在指尖”后台数据库,是张亮的唯一选项。

  张亮南下广州,在腾讯公司调取资料时发现,“云在指尖”所有数据都存储在另一大互联网巨头公司——阿里巴巴。

  马不停蹄,张亮又赶赴杭州。

  “云在指尖”在阿里巴巴租用了整整29台服务器,空间有60TB。

  “解析这些数据至少等3年!”工作人员回答。

  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张亮明白,工作人员的话并非虚言。60TB数据,用办公电脑装,需要120台;用10M带宽24小时不间断下载,需要3年才能下完。

  放弃么?

  “传销,往往披着精美的外衣,刺激着人们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欲望,冲击脚踏实地、勤劳致富的传统价值观。”张亮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段话,告诫自己,再难也要找到“云在指尖”的传销铁证。

  历时6个月,9赴腾讯、8赴阿里,张亮终于拷贝回想要的数据,成功破解“云在指尖”的运作链条。

  这期间的艰辛,让张亮记忆犹新——

  调取数据,阿里巴巴有非常严格的内部审批程序。第一次从阿里巴巴拷贝回“云在指尖”其中一台服务器近1TB的数据,历经了20多天排队、走程序、说好话、焦急等待。

  张亮说,刚拿到数据时非常兴奋,以为马上能大功告成。

  “这里面只是缓存信息,完全无用。”计算机专家的结论,有如当头一盆冷水。

  执着的张亮并没因此放弃,他日日夜夜盯着海量数据,发挥自己计算机专业的特长,终于找到下一个IP地址,信心满满地再赴阿里巴巴。

  一个月后,他第二次拷回数据,但经分析后,依然不是要找的证据。

  一次次接近,又一次次重回原点, 沮丧和焦灼伴随着张亮奔波在广州、杭州、厦门、重庆等多个城市,一年多的时间里日夜兼程4万多公里,意志、身心受到残酷挑战。

  尽管如此,张亮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与时间赛跑,拨开重重迷雾!

  面对举报诋毁,是患得患失还是不计荣辱——

  张亮选择:不忘初心,永远在路上

  当张亮为案件取得突破而“春风满面”时,一阵寒意冷不丁向他袭来。

  “咸宁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张亮一意孤行,对公司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要求停止案件调查,并对张亮进行行政调查……”

  “云在指尖”雪花般的举报信,寄到了从中央到咸宁各级纪委以及主管部门的信箱。

  猝不及防的举报发难,再一次令张亮作出选择。

  有亲友劝道:被举报,对一个公务员而言危及个人前程,还是适可而止。

  有朋友劝慰:替家人想想,别让家人担惊受怕。

  的确,为了这个案子,张亮亏欠家人太多。

  年迈的老父亲中风住院时,他正在出差取证的途中,家人向他隐瞒了病情;

  3岁女儿的幼儿园开家长会时,他正伏案办公桌前,分析数以亿计涉案资金的来龙去脉;

  体弱的妻子扛着大米上楼累得气喘吁吁时,他正辗转重庆、厦门等地,想方设法为电子证据做司法鉴定。

  骨子里的坚韧和担当,让张亮再次战胜了迟疑。他安慰家人:“穿上制服,就要对得起帽子上的国徽,对得起这身制服。”

  为职责而战!

  张亮罗列出一份“任务清单”:5000多封往来邮件要梳理、6.2亿元的资金流水要审计、数十TB的电子数据要分析、6000多种商品信息要统计、几百家供货商待调查。

  为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多少个夜里,孤灯挑战到天明;多少个早晨,睁开眼就是证据、证据、证据;多少个节假日,泡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

  2016年端午节假期的第三天,妻子带着女儿到单位送饭,张亮已经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看到满眼血丝的丈夫,心疼得掉泪了:“你何苦这样逼自己,世上的案子你办得完么?”

  “遇到一件案件,就要办结一件。”张亮轻声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件件核心证据被锁定确认。2016年6月,张亮逐一掌握“人员—层级—资金—传播过程—社会影响”等各方面完备的证据体系。

  在同年7月18日的听证会上,细心的律师发现:纸版证据资料,垒起近1米高;电子版证据资料,装了十几个硬盘。

  听证会上,连续10天的面对面交锋,这些海量证据迫使对方律师团队低头。“云在指尖”实际控制人郑某,表示愿意接受法律法规的处罚。

  一起跨度一年多的特大网络传销案,画上句号。

  网友“草原”留言:“这场较量结局漂亮,但愿此案能唤醒那些异想天开一夜暴富的朋友。”

  而张亮没有时间沉浸在赞誉里,带着案卷走在查办下一起案件的路上……

2017年3月3日 星期

第05版:书香咸宁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