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5日 星期
孩子心中的那个"小秘密"
世界各国如何解

《爸爸去哪儿》第四季自开播以来,网络热议不断,最引人瞩目的是新引入的“实习爸爸”,其中节目组对董力和阿拉蕾的渲染引起了各界争议,不仅让公安局和检察院等官方机构质疑节目没有尽到社会责任,更让不少家长担忧该节目对儿童防性侵教育和伦理道德观方面会造成误导和负面效应。对此,在11月25日最新一期的节目中,节目组加入了有关儿童自我保护的教育引导内容。

自我保护、性别观念、身份意识、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等问题都是性教育的一部分,但性问题却是许多父母与孩子间的敏感话题,有的家长和学校都是谈性色变。然而,在越来越开放的社会里,性教育愈发显得重要。

如今,性教育对于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意义已逐步为公众接受,但是怎样进行性教育,则众说纷纭。那么世界各国针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都有哪些高招呢?

瑞典

性教育鼻祖致力于建立平等社会

瑞典是全球性教育的鼻祖,其发展历程也遇到了一定阻力,但经过医生、性教育开拓者、政府等多方面努力,瑞典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推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国家。瑞典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主要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活动和个体咨询这三种方式。

学校性教育从7岁开始,按照不同年龄的发展特征,均有不同的性教育内容,相关书籍上的文字都配有插图,以供老师科学地

讲解和说明。

瑞典设有专门的青年诊所,雇佣社工、护士、妇科医生、心理学家等不同知识背景的成员,主要负责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问题,以配合学校和老师。青年诊所的目的就是让青少年知道,除了学校,在这里也可以获得帮助。通常,青年诊所会安排13岁以上的学生访问,为他们专门组织讲座。

瑞典还有一些机构组织时常开展社会

活动,如定期发放避孕套和宣传手册。宣传手册上以诙谐轻松的方式介绍安全性行为的信息和避孕套的使用方式,避孕套就是夹在手册里。幽默的知识让青少年易于接受,也让他们认识到使用安全套是在发生性行为时的一种责任,也是避免感染和怀孕的重要方式。

如果青少年在性问题上有困惑,可以写信给瑞典性教育协会,该协会每年都会回复成千上万封信,解答青少年的各种疑惑。如果青少年不愿公开表达自己的个人问题,那么,他们可以选择个体咨询,这种方式让许多青少年觉得更有安全感。

荷兰

从幼儿园开始让孩子谈论亲密行为

荷兰是一个性爱观念开放的国度,但其性犯罪率却远低于欧洲平均水平,荷兰的未成年少女未婚怀孕率更是处于欧洲最低,这一切都与荷兰的性教育有关。

在荷兰,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接受性教育。荷兰对孩子早期的性教育是总体教育,不是性行为教育。如在荷兰乌得勒支市的

幼儿园里,老师会和孩子一起翻阅图画书,书上有拥抱的动物,这时老师会问孩子“它们为什么拥抱”,被老师旁敲侧击地启发后,孩子会回答“因为它们喜欢彼此”。老师追问“你们喜欢谁”,孩子会说爸爸、妈妈、妹妹或者小伙伴。然后老师又问“当你喜欢的人拥抱你是怎样的感觉”,一个孩子会很清晰

地表达“我感到从内散发的温暖,就像我肚子里有许多小蝴蝶”。

这样的课程在荷兰的幼儿园很常见,目的是让孩子思考和谈论亲密行为,包括让孩子区分感觉良好和感觉不好。荷兰中部地区公共卫生中心的健康促进官员范德哈赫说:“性教育是对自我的认识,包括发展自己的身份意识、性别角色,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界限。”因此,幼儿园的孩子在学习时,要学会区分不愿被别人触摸时如何表达,这也是性教育的重要内容。

芬兰

新闻媒体负责宣传青少年性教育

芬兰于1970年将性教育列入了学校课程纲要,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以指导青少年树立安全健康的性行为观念,避免意外妊娠和预防

性疾病传播。与此同时,芬兰政府规定,每年各种新闻媒体必须播出一定数量的与青少年性教育有关的节目。从2000年开始,芬兰的

电视台、广播电台都会播出近百档宣传教育节目,让青少年通过多种途径接受性教育。在宣传教育的同时,芬兰政府注意到色情书刊的不良影响,要求书报销售点和书店将所有色情书刊摆放在书架的最高一层,并有一个高于其他书刊的挡板来遮挡,这样既防止青少年随意拿到色情书看,也照顾了成年人的需求。

美国

回归传统推广禁欲教育

性教育是美国青少年的必修课,全美95%的中学都对学生进行性教育。很多州通过了性教育法律,并要求重点教授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然而,从十年前开始,美国人不断推广禁欲教育,让青少年的性观念逐渐

回归传统。

近几年,美国卫生福利部先后已将约500万联邦教育基金拨给禁欲教育项目。美国国家禁欲教育组织主要帮助州立及联邦政府普及性知识,解答青少年在性方面的

疑问,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数据研究分析,从而帮助青少年更好地树立健康的性观念。除此之外,禁欲教育组织还会来到美国的各个城市,根据学校要求及孩子的年龄不同,提供相关的短期课程,课时不超过两个月。授课团队由心理学硕士或博士组成,他们前往各个学校开设讲座,学校还可以申请让本校老师接受心理学方面的培训。

法国

用漫画开启性教育大门

风趣幽默的漫画被许多国家当成科普性教育的方法之一,风靡全法国的漫画《狄得夫小子》就为儿童打开了性教育启蒙的大门,漫画从1992年问世至今不断再版。

《狄得夫小子》由多个小故事组成,每一个故事都讲述了狄得夫和他的小伙伴在成

长中的烦恼,比如考试成绩不好、对女孩子朦胧的感情、被大同学欺负等,故事的结尾都有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让青少年读者在看漫画的过程中,与狄得夫进行平等交流,帮孩子解除性的疑惑,给他们一种“哈!原来是这样!”的感受。《狄得夫小子》创意新

颖,在短时间内赢得了众多的读者,成为与经典漫画人物米老鼠、丁丁齐名的角色,法国出版业直接惊呼:黑马来了!

作者泽普创作漫画时年龄是25岁,但他说狄得夫就是儿时的他。当《狄得夫小子》刚出版时,小读者年龄在10到15岁,后来小读者年龄平均为8岁,现在7岁的孩子都看得懂这部漫画了。对此泽普说:“我希望小读者对成长和对性的各种疑惑,都可以从《狄得夫小子》里面找到答案。”

新加坡

让性教育在生活中潜移默化

新加坡对低龄儿童的性教育主要体现在性别教育,这不一定只在课堂上进行,而是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孩子学会说话时,妈妈会把性别观念灌输给孩子,不断重复地告诉孩子“你是女孩,不是男孩”或

者“你是男孩,不是女孩”,所以,当其他孩子故意对一个小男孩大喊“你是女孩”时,小男孩一定会生气地喊回去“不!我是男孩”。

新加坡家长约定俗成的育儿观是让男孩子有男子气概,让女孩子要细心。如果一

位妈妈送自己的儿子去幼儿园,孩子大哭大闹不肯走,这位妈妈就会坚定地对孩子说:“不能哭,你是男子汉,男子汉不能哭。”这句话非常有用,即使强忍着眼泪,小孩子也不会哭闹了。如果几个小男孩和一位女士等电梯,哪怕女士照顾孩子,让孩子先进电梯,根据家教,小男孩们也会让女士先进电梯,因为家长教会他们“女士优先”。

2016年12月5日 星期

第07版:人文博览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