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5日 星期
他童年失去双亲,成年后又经历丧妻之痛……生活的苦难造就了他坚毅不屈的性格,立志靠双手实现自己的功夫梦,他就是——
“武痴”焦德良
记者 马丽 通讯员 徐世聪

  近来,通山一力跆拳道俱乐总教练焦德良心情格外舒畅,第一,他收到了弟子窦婉茹寄来的2016世界跆拳道hanmadang比武大会团体品势组冠军金牌;第二,中国跆拳道权威教材《级位品势》刊登了关于他的事迹文章。

  11月20日,记者走进该俱乐部,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

  童年成孤儿 外出学习武艺

  1973年7月13日,随着一声清亮的啼哭声,焦德良出生在通山县一个贫困的小山村,40多岁得子的父亲欢喜万分,而母亲因体弱多病,加上难产,产后便一直卧床不起。老实厚道的焦父一边照顾襁褓中的婴儿,一边照顾瘫痪的妻子,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过得十分艰苦。

  十岁那年,由于交不起学费,焦德良无奈辍学,从小学三年级的课堂里走出后,他便再未踏进学堂之门。更悲惨的是,母亲久病最终去世,父亲也因肝癌不治离世。未到弱冠之年,焦德良就失去了双亲,成了孤儿,留给他的除了双亲离世的悲痛,还有大笔治病治丧的债务。

  本该快乐成长的年纪,却尝尽了人间至苦至悲的伤痛,焦德良只能收起辛酸的眼泪,跟随民间卖艺的艺人,外出漂泊谋生。他清晰地记得,在离开家乡的时候,在心里默默发过的誓:将来一定出人头地,荣耀而归。

  谈及为什么喜欢武术,焦德良说,在外漂泊的时候,看到了《少林寺》、《霍元甲》等功夫片,十多岁的孩子立刻被电影人物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感动,尤其被中华武术深深吸引,他立志学成武艺,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到1985年,焦德良走遍大江南北,到处拜师学艺,足迹踏遍少林和武当等门派,凭着坚韧不屈的性格和天资聪颖的悟性。1996年,焦德良集百家所长,尤其在散打、硬气功和柔术方面颇有造诣,陆续荣获“中国当代武林新秀”、“中国当代青年武术家”称号。

  结缘跆拳道 学成回归创业

  1994年,经一名师推荐,焦德良接触了跆拳道,并为其炫目的观赏性、激情的竞技性折服。

  “跆拳道是风靡世界的体育运动,既能塑造不屈的人格,又可以谋生,所以我一头扎了进去。”焦德良回忆道。期间,他多次赴韩国进行跆拳道专业学习。

  1996年学成归来后,焦德良决定全身心投入到跆拳道教练工作中,并拜国家体育总局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吴彬为师,成为成龙、李连杰等功夫巨星的同门师弟。

  哪知命运再次对他开了一个玩笑。1999年,新婚妻子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剩下悲痛的他和孩子相依为命。

  但倔强的焦德良没有消沉不振,而是继续跆拳道教学事业,凭着良好的武术功底,他辗转于少林寺、武当山、山东武校等武术机构,从事武术和跆拳道高级教练工作。

  2009年,迎来事业巅峰的焦德良,小时候的一幕幕涌上心头,毅然决定放弃高薪工作,回家乡通山创业。

  经过长时间的精心筹备,焦德良以一己之力成立了通山县跆拳道协会、通山县武术协会、通山跆拳道示范团、通山武术馆、通山一力跆拳道俱乐部,并逐步打开了通山跆拳道和武术市场。

  5年下来,焦德良共培养了千余名跆拳道学员,先后向中国国家跆拳道示范团输送了数名后备人才,其中金铭润、窦婉茹让焦德良十分骄傲。

  潜心于教学 传承中华武术

  说起学员金铭润,焦德良一个劲的赞扬。他回忆道,2010年冬天,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连续几天徘徊在跆拳道馆门口,观看学员训练,眼里满是羡慕。

  通过聊天,焦德良得知,小家伙叫金铭润,是个孤儿,自幼由舅舅姨娘轮流抚养。焦德良破格收他为徒,发现他天分极高,而且自尊心极强,于是倾其所有,言传身教。

  2013年7月,金铭润在全国第六期跆拳道暑期精英青少年特训营中,击败全国各地优秀选手,勇夺少年组冠军,成功进入国家跆拳道示范团,还入选了跆拳道国家队“奥运争光人才库”,成为跆拳道国家队重点培养的后备人才。去年11月,在全国大众跆拳道锦标赛江西站中,金铭润荣获男子少年个人组品势冠军。

  去年10月,另一名学徒窦婉茹在全国大众跆拳道系列赛青岛站一举夺魁,获得个人品势青少年女子组第一名及王中王冠军。

  培养出两个全国冠军,焦德良在湖北乃至全国武术界赢得了赞誉。

  但是,这个痴迷武术的男子并不满足,2015年4月,他筹资成立了湖北一力跆拳道健身发展有限公司,梦想在未来5至10年,让通山成为中部乃至全国跆拳道训练比赛交流中心,并为中国跆拳道运动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我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中华民族传统武术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中国的跆拳道运动能蓬勃发展……”在写给吴彬老师的信中,焦德良如是描绘了自己的梦想。他说,一定会用毕生的精力为梦想拼搏,直到梦想实现的那一天。

2016年12月5日 星期

第04版:香城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