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日 星期
晚霞似火别样红
——记崇阳县石城镇黄龙村关工委执行主任甘志斌
特约记者 徐功频 通讯员 夏初凤 邓志平 何为

  雨后的乡村,空气格外清新。走进崇阳县石城镇黄龙村,一栋栋贴着亮白瓷砖的小洋楼和阔大气派的平房遥相呼应,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纵横交错,一路走来,绿树成荫,鱼儿跳跃,瓜果飘香,俨然一幅宁静和谐的图景。

  据介绍,黄龙村由原来的新联、黄龙两村合并而成,106国道贯通全境。现有12个村民小组,584户、2723人,共有46名党员。

  德泽邻里的慈善人

  衣着朴素,待人和蔼,这是石城镇黄龙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甘志斌,给人的第一印象。

  今年62岁的甘志斌,曾任黄龙村村长、支部书记15年,2003年从书记职位退下。老人退职不褪色,仍关心着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从2010年至今,又毅然挑起黄龙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的担子,默默无闻,犹如一片火红的晚霞,散发出光芒,照亮着后人稳步前行。

  在常人眼中,以为甘志斌任了这个官职,会有工资报酬。他笑着对记者说,不仅牺牲了不少的时间,还贴了不少的电话费,磨了不少的嘴唇皮,但每当看到一个个青少年健康成长,一个个家庭完整幸福,社会和谐稳定,对于一个老党员,一个只有空头衔的关工委主任来讲就是最大的满足。

  甘志斌说,他5岁时父亲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在三年自然灾害的非常时期,粮食紧缺,几乎天天都是饿肚子。记得有一天晚上,甘志斌饿得直哭,邻居的石爷爷把刚盛好的一碗杂粮分给他一半;有一年新年来临,家中又断粮,看见他们孤儿寡母,同村的好心人魏季明送来了半篮苕丝,母子俩如获至宝……

  虽是特别的年代,在大队部和亲友的帮助下,甘志斌上了小学。多少年来,好心人恩惠的场景一直深深地印在甘志斌的脑海,幼小的心灵就萌发出一颗感恩的心:立志务农、尽己所能、回报社会。

  甘志斌13岁失学后就参加社会劳动。在生产队劳动时,小小年纪的他勤劳诚实,博得村里人的欢心。“三治”建设期间,他担任过民兵连长,带队村民参加修筑青山水库。

  凡人善举,凡人义举。事实上,甘志斌早已把自己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成为老黄牛,默默奉献者。多次做好事不留名,2014年在石城加油站附近发生一起车祸,甘志斌积极出手相助,在120的救护车上,他不顾全身是血,一手提着吊水瓶,一手扶着伤者;该村 “三好女人” 王良英, 现在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她丈夫石高明出事后,甘志斌多次上门慰问,为这一特殊家庭燃起生活的曙光,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甘志斌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优秀党员、先进个人。

  扶贫助学的痴心人

  农村工作30多年,哪家有多少人,哪家有什么困难,甘志斌都一清二楚。他扶贫助学的事迹村民有口皆碑。

  2015年6月2日的那场特大洪灾,至今让人心生寒颤。8组徐洪祥,老伴患病多年不幸去世,有一双儿女,女儿在武汉上大学,儿子徐文浩在县城上高三,全靠他一个人勤扒苦做供养她学费、生活费。洪水突袭之际,徐洪祥正在睡梦之中,齐胸的大水让他惊慌失措,拼命逃生,赤身爬上屋顶,有幸被消防官兵相救。家中三间房子倒塌,为孩子积攒的6000多元的学费也被冲走,一时,徐洪祥痛不欲生。这沉重的打击对徐家是雪上加霜。

  严重的灾害面前,党员干部成了灾民的主心骨。

  “孩子莫急,困难是暂时的,房子垮了,党和政府就是你们的家!”

  甘志斌边安慰面临高考的徐文浩,边与村里联系,把他们安置在村委员会办公大楼,给予重点照顾,发放大米、油、方便面等救灾物资。

  其实甘志斌家也遭受了洪灾,家中冰箱、洗衣机、潜水泵等毁坏,但他心中更是牵挂受灾的学子,积极投身抗灾救灾。他主动带头捐款500元,并发动本村在外的事业有成的老板进行捐赠,扶贫助学。

  在他的辛苦努力下,共募集到善款2.3万元。按照村里的要求和计划,甘志斌把2200元现金送到被湖北民族学院录取的徐文浩手中,鼓励他要学业有成,报效社会。同样,甘志斌带着捐赠款,来到被黄冈师范学院录取的徐三健家……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爱心汇聚灾区。该村12组徐先生,当时因家庭贫困,曾得到甘志斌的捐助,现任深圳某公司要职,得知家乡发生洪灾,及向石城灾捐款捐物30余万元。

  不能让一个大学生因灾辍学,同样不能让一个小学生因贫失学。

  10组45岁的魏某,抱养了女儿洋洋,爱人身患萎缩性肾结核,在武汉、上海等大医院诊治,花费数十万元医药费,2014年端午节前一天,魏某不幸溺水身亡。在小洋洋家,常常可以看到甘志斌忙碌的身影。

  还有10组的魏行炎、11组的魏紫千等困难家庭,甘志斌都向他们及时伸出关爱之手。多年来,甘志斌帮助面临失学小年儿童18名,资助贫困大学生9名。

  失足青年的指路人

  刚出社会的一些小青年,有的因单亲家庭,有的父母外出打工缺少教育,经不起不良行为诱惑,沾染了恶习。4组小徐,20多岁,伙同邻村小青年,整天上网,不务正业,经常打架闹事。

  甘志斌对待小徐犹如自己的亲生小孩,经常和他促膝谈心,鼓励他“年青人犯错不要紧,难得是知错就改。”

  浪子回头金不换。在甘志斌的帮教下,小徐转变很快,与以前相比,判若两人,在外规规矩矩打工,把家里的旧房子改造一新,2014年结婚生子后,小家庭其乐融融,生活过得很舒心。

  “您真是我们一家的是大救星,没有您的耐心帮教,我们家早就散了!”小魏是部队现役文职干部,家住4组,他逢人便讲甘志斌是他家的恩人,每次回家探亲,都要拜访甘志斌老人。

  早年,小魏的爸爸魏某曾在村里第一个开起了小卖铺,做起楼房,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魏某在别人的怂恿下,瞒着家人,开始吸食毒品,把10万元的存款全部花光,门店也停业,甚至把电视、洗衣机等家具都变卖了。

  当时,在农村,对于吸毒的瘾君子,人见人怕。甘志斌得知情况后,骑着摩托,连续5个晚上在魏某活动的地方蹲守。有一天深夜12点多,魏某毒瘾发作,被甘志斌逮了个正着。

  “我也试图戒过,但很难。”魏某一脸无奈。

  “吸毒就是一条死路,害了自己,毁了家庭。眼下儿子正在上初三,你要下工夫戒掉,莫误了孩子!”说到儿子,刺痛了魏某的神经,儿子从小一直都是他心头肉,读书成绩在全校总是名列前茅。在甘志斌及家人的多次劝说下,魏某选择了强制戒毒。

  魏某成功戒毒后,一家人又重新过上幸福的小日子。现在,魏某打工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儿子在众望高中应征入伍,在部队考入军校,成为一名文职干部。

  每年国际禁毒日活动,甘志斌和石城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县司法部门到小学、到村组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黄、赌、毒”的危害性,并举办以“抵制毒品、参与禁毒”为主题的教育宣传活动。所有参与者都在“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的横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姓名,以表远离毒品的决心。

  致富路上的领航人

  行走在黄龙村的田野山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小不一的精养鱼池。

  谈到黄龙村的水产养殖业,村民们对第一个“吃螃蟹”发展水产养殖的甘志斌啧啧称赞。

  如何发展集体经济,寻找到一条适宜本村发展的路子,让村民早日致富?

  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1993年,黄龙村在甘志斌的带领下,千方百计筹款投劳7万元,在长冲山修起了一座60多亩的小水库,一是确保田地灌溉,二是承包给人有技术的人养鱼,大家跟着学技术。

  果然,次年有位养鱼能手以每年1.7万元的租金承包起水库,且年年收益。

  甘志斌带领村民们一起纷纷学养鱼技术,有时利用村图书室书籍资料共同学习,学以致用,村民尝到了养鱼的甜头。

  如今,水产养殖在黄龙村成为一项致富工程,回归工程。

  12组魏光明象众多的青年人一样是位打工者,有一次甘志斌与他谈及创业发展之事,当他透露在外打工也不是长久之计时,甘志斌鼓励他尝试水产养殖的勇气。如今,魏光明养殖螃蟹20多亩,几年工夫,建起了小洋楼,买起了小车。

  现在,该村涌现出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共有养鱼大户40多户,如承包大户沈新和、2组的邓中明、邓文渊,6组的刘胜良,都有上百亩的水面。该村已成立3家养鱼合作社,其中黄龙养鱼专业合作社社员有15户。

  现任村支书记宋明华说,多亏老书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好传帮带。目前,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鱼,养鱼水域面积达1200亩,年水产量达到85万余斤,总收入达到400余万元,水产养殖收入占据该村农业收入的半壁江山。全村依靠水产养殖致富,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红色教育的传承人

  黄龙村“五老”队伍现有22名人员,他们特别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甘志斌等3位老同志主动担任村小学校外辅导员。

  老干部陈正兵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以自已人生不平凡的经历,现身说教。他是一位部队转业干部,参军前仅有小学文化,凭着对知识的渴望,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艰苦奋斗,勤奋好学,从基层刻苦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干部、党员。他教育孩子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和大好时光,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五老” 辅导员精彩的演讲为学生传递着正能量,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此外,“五老”还深入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宣讲人员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几年来,已授课20余场,已辅导学生1500人次。听课家长学生2000人次,免费提供学习材料1000本,深受广大家长师生的欢迎。

  如今,黄龙村文化氛围浓厚,民风淳朴。学、唱、跳、娱在该村得已全面发展,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由该村“五老”组建的文艺宣传队,擅长唱红歌,“不化妆、不搭台、田边地角演起来”。甘志斌选择在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前,联系红歌队到小学献艺,自编自演自唱的节目,悠扬的红色革命歌曲的旋律,引起全体师生感情的共鸣,赢得了交口称赞。

  甘志斌说,他还有个小心愿,想带领黄龙村小学的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扫墓,让红色传统代代相传,同时,让山村的孩子见见世面,增长见识。

  甘志斌对于自己儿女的教育特别严格。虽然他们已成家,但家风传教不断。大儿子在上海经营小车配件,老人常常叮嘱为人守信,遵纪守法,诚实经营。对在通城一中从教的小儿子,无论是父子相聚还是电话联系,总少不了

  “当老师要为人师表,传承美德,特别对于家庭贫困生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 类似唠叨的话语。

  现崇阳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汪建刚说,他1985年驻点黄龙村,当时甘志斌任村长,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现在退职后,仍是不计个人得失,为青少年,为村里做好事、善事,他的义举平凡却感人。

2016年6月1日 星期

第11版:经济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