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目前注册的餐饮企业已有17000多家,但却没有走向全国的知名餐饮明星企业,也没有在全国叫得响的餐饮品牌。
近日,在宜昌市美食品牌建设和营销工作座谈会上,宜昌市副市长周正英要求,通过三年左右努力,把宜昌打造成本地人认可、国内外游客向往惦记的美食之都。“宜昌经济整体状况良好,但现代服务业占比不高,贡献不大,发展不够。”周正英说,原因之一就是政府、部门重视不够,支持扶持力度不够。她要求,从现在起要高度重视餐饮行业的发展,认真学习重庆等地的先进经验。要把2016年作为餐饮行业加快发展、美食品牌建设的规划年、起步年、示范年,充分发挥餐饮行业在服务消费、带动就业、促进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如何把宜昌打造成美食之都?周正英要求,今年要重点抓好11项工作:做好美食街区规划和建设;开展钻级酒店的创建和评比;进一步推进星级农家乐建设;开展早餐示范店建设;建设推广便民午餐店;创建美食小镇;创建美食村;加快旅游快餐店建设;开展休闲食品工程;开展宜昌名菜创品工程;开展宜昌小吃评奖工程。
会议做出部署,今年宜昌市政府将从专项资金扶持、方便进餐停车、建立培训基地、开展品牌推广、落实水电气优惠价、改进活动方式等6个方面对全市美食品牌建设进行支持和引导。
据悉,2014年宜昌市餐饮业营业额112.35亿元,2015年为126.49亿元,但全市注册的餐饮业企业达17000多家。数量虽多,块头偏小。
相比之下,重庆餐饮行业年收入过亿元的就有30多家,达到10多亿的6家,还有超过30亿元的企业。重庆火锅、武汉鸭脖和热干面都是享誉全国的餐饮品牌,宜昌在这方面还是空白。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