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缓解用工矛盾需要多方给力、对症下药。在政府层面,要充分发挥职介机构的作用,最大限度实现劳动力供需“对接”。在企业层面,要切实改善用工环境。
正月初七,年后上班首日,我市举行“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有效缓解了一批企业的“用工荒”问题,但仍有一些企业收获不多,原因是招不到适合的人。
自2005年以来,全国性企业“用工荒”已持续多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新形势下,用工矛盾依然严峻。据媒体报道,由于民工提前返乡,深圳市今年的“用工荒”更是提前了一个月左右;广州市预计今年开春用工缺口为10多万人,跟往年持平。
“用工荒”持续蔓延是件让社会各方面都感到焦虑的事情。但在既成事实面前,最要紧的是冷静面对,及时分析问题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专家分析说,出现用工难的主要原因,一是许多企业的用工环境欠佳,其劳动强度、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条件,不能满足求职者的愿望;二是许多求职者缺少技能,不能达到技术性岗位的录用条件。
由此可见,缓解用工矛盾,还需多方给力、对症下药。
在政府层面,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职介机构的作用,提高就业信息传播的到达率和有效性,力求把招聘会开到乡镇,把就业信息送到村组,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力供需“对接”。另一方面,人社、工会、企业、职校等要加大对农民工和下岗工人的技能培训度,让更多的人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能力。
企业大计,人才为本。在招工难、用工难持续蔓延的当下,任何企业,没有一套成熟的留人机制,别说与其他企业竞争,连自身的生存都是一大难题。因此,在企业层面,要切实改善用工环境。
用文化留人。作为企业的领导,要思想上尊重每一个员工,把员工当“人”,而不是赚钱的“机器”。要树立人本意识,要在管理上更多地体现人文色彩,创造一种高度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氛围。
用制度留人。作为企业,一方面要有责任担当,不能急功近利:需要人就招工,一到淡季就裁员;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迅速而出,使能者有充分施展本事的舞台,从而获得成就感。
用待遇留人。企业的发展是每一个员工的辛勤劳动的结果,因而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是理所当然。简单说,如果企业赚大钱,而工人的工资福利不上涨,这就是变相的剥削,必然导致工人心灰意冷。
用感情留人。企业既要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要关心员工生活上冷暖,真诚地为员工排忧解难。唯有如此,员工才会从心里信任和依赖企业,进而在心里视企为家。
招人难,留人更难。招人更要留人,留人更要留心。一个让人获得尊重,有成就感,有获得感的企业,必然有着强大的人才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