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麻城充分发挥绿色优势资源,将“五朵金花”打造成城市品牌,也让村民更富裕。五脑镇虎形地村12组村民江培福依托五脑山茶花、菊花品牌开起了农家乐,自今年7月以来,毛收入达7万元。
在产业布局上,黄冈注重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依托地理优势和农业资源,黄梅县小池镇引进照丰集团建立了中部商贸物流产业园,以实体+网店的模式销售农产品,同时服务农民。农产品市场每天交易额在150万元左右;企业自主研发的网络销售平台“上街了”,已辐射黄梅160个村,每个月销售金额近300万元。
为解决家具工业园区产生的锯末垃圾污染问题,红安在该园区附近引进了一家新能源公司——湖北铭泽能源科技。该公司一天可“吃”掉200吨锯末、秸秆、花生壳等农产品废弃物,转化成的固体燃料每年可创造产值达700多万元。
在红安县七里坪镇万田畈村,一望无际的光伏发电板分布在几个山头,一年可发电6000万度……
企业越来越多,发展越来越快,黄冈却依然绿意盎然:建成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8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4个省级湿地公园,森林覆盖率达41%,空气质量全省排名居前。
红色底蕴绿色动力织就黄冈发展绚丽色彩
红,是精神遗产;绿,是发展源泉。黄冈在红绿两种资源中找到最佳结合点,奏响了黄冈加快发展的交响乐章。
走进黄冈,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热潮:黄冈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150亿元的晨鸣林浆纸/纤一体化项目快速推进;投资37亿元的昆仑能源LNG项目建成投产……如今,3个省级高新区,55个工业园区,3000多家入园企业,14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造就了黄冈如火如荼的发展场景。
强工兴城、强农兴文,促进了黄冈重点突破,跨越式发展,创造出“红安传奇”、“浠水速度”、“小池模式”、“城铁机遇”、“遗爱追求”等发展典范。
2015年,全市GDP预计将达到16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95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10.6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85倍、3倍和2.5倍。
与此同时,武冈城铁、黄冈长江大桥,把黄冈与武汉的时空距离缩短至28分钟,实现了黄冈与长三角高速轨道交通的无缝对接,打开了黄冈融入外部市场、承接高端要素、吸引战略投资的开放开发之门,为黄冈未来大开发、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