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3日 星期
深耕平安的“老黄牛”
通讯员 廖金顺 黄娜

  魏艳初是赤壁镇司法所所长,今年59岁。从事司法行政工作20多年来,调处矛盾纠纷890余起,调解成功率98%,制止36宗群体性上访和民转刑案件,办理法律援助案19件,解答法律咨询1700多人次,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290余万元,帮教54名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达100%,2009年以来,赤壁镇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为零。魏艳初因此被群众传颂为司法部门扎根基层的“老黄牛”。

  以理服人 依法维权

  如果说用真情去感化当事人是魏艳初获得当事人理解和支持的一件法宝,那么依法依理、公平公正则是魏艳初做好调解工作的基础。

  2010年的一天,魏艳初接到紧急通知,参加一个有关景区拖欠农民工资的清欠协调会。一进会场,有熟悉的村民高声喊:“魏所长来了,他最了解我们的情况,他来我们放心!”

  原来赤壁景区投资商在途中换了新老板,新老板在工程项目与包工头、农民工等一些账目和工资都未清,使农民工一年到头做完了后,拿不到钱。目前,眼看又要到年底快过年了,农民工心理非常着急。于是就带着家属共60多人来到镇政府反映,强烈要求讨回工资,情绪非常激动,还说如果不尽快给付工资就砸了景区项目部。

  了解当事双方情况,魏艳初详细地进行了受理登记,一边打电话向镇政府分管领导汇报,一边安抚民工们激动的情绪,镇政府当即成立协调专班,火速赶赴工地,找到景区老板和工地负责人详细了解情况,摸清事情原委。经调查,原来景区该付的工程款早已拨付给包工头,是景区开发商原负责人总经理欠包工头个人其他项目工程款没给,所以现在的景区开发商负责人不认帐,致使农民工的工资打了水漂。

  了解这一情况后,魏艳初要求开发商搁置内部矛盾,认清形势,顾全大局,当务之急是解决民工工资这一实质性问题,并要求开发商积极配合镇政府参与调解。经过多方面努力,开发商同意先拿出40万元,承包方拿出20万元,镇政府垫付10万元,兑付了所有民工工资。一场群体性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真心关爱 创新务实

  社区矫正试点开始,许多矫正对象对矫正工作抵触情绪很严重。于是,魏艳初和干警们经常吃矫正对象的闭门羹,坐冷板凳。他一边安慰随行干警,一边总结工作经验,通过半年的工作摸索,总结了一套完善的工作方法和流程,得到了相关领导的好评。魏艳初常说:“司法工作要为他人考虑,真情是唤回理智的钥匙。”

  截至目前,魏艳初先后帮助5名矫正对象解决了低保待遇,为7名矫正对象解决了生活困难,帮助4名矫正对象顺利就业,为3名矫正对象落实了承包的土地。

  2014年7月3日,社区矫正对象叶某欣喜地给魏艳初打来电话说,农业部领导和市里的领导要来他承包的大棚田地视察,感谢司法所当初给他的帮助和开导。

  原来,2年前,叶某某合伙他人虚开增值税发票,被市公安局侦破,最后被判处缓刑。叶某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情绪低落,使得在入矫以前经营的承包田运作停滞。魏艳初了解情况后,多次和叶某某谈话交流并进行家访,帮助他减轻思想负担,并鼓励他继续工作,积极创业。终于他的思想有所转变,借鉴他人成功经验,重新规划承包田。如今承包田种植种类丰富,规模不断扩大,占地200余亩,固定资产200多万元。

  加强学习 开拓进取

  为搞好赤壁镇普法工作,魏艳初经常自费购买法律书籍,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刻苦自学。多年来,他亲自撰写普法讲稿20余万字;及时编写典型案例并上报,屡见于报端和网络;还亲自编写法律宣传手册,选编普法材料作为全镇9个村法制宣传栏内容,多次深入学校、村讲课。坚持每月为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讲授法制课。

  20多年忘我的工作,无私的付出,得到了群众的称赞,也受到了各方的肯定。魏艳初2009年荣获市级“优秀公务员”称号;2010年被咸宁市评为政法系统先进个人;2011年被赤壁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干部;2012年被市司法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赤壁司法所被评委赤壁市优秀政法单位;2014年魏艳初个人被市司法局评为劳动模范;他所在的赤壁镇司法所也连续5年被评为先进单位。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

第05版:法治咸宁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