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仙人洞,因有九宫娘娘在此修炼成仙而得名。位于嘉鱼县高铁岭镇陆水村大岩山顶,海拔243米。石洞前门和后门贯通,中间是个几百平方米的洞室。洞中钟乳林立,响泉叮咚。
大岩山仙人洞林场幽深处,有一个山洞,洞口崖壁上刻有“仙人洞”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走进仙人洞,一股仙风道骨扑面而来。四周是几十米深的崖壁,洞内空旷,成“穹顶”状。洞内密布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如罗汉、猿猴、马、石笋、石柱等。或顶上垂直,或地上耸立,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洞中间有一个空旷的洞室,俗称“石室”,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石室,却自古地灵人杰,藏龙卧虎。明朝成化元年大岩山脚南麓南花塘李家村有一名为李阜的文人来四处寻找求学的风水宝地,有次在仙人洞口睡着了,梦见有个老者打听去仙人洞的路,便好奇地问:“一个破山洞有什么好找的?”对方意味深长地说:“登山渡水去寻仙 ,不识仙境在眼前,洞小自有天地宽,室窄独有日月长。” 李阜便问仙境到底在哪里?那老者并不答话,手持折扇,在李阜头顶上敲了一下,那老者竟一瞬间不见了。
李阜惊醒后,不禁恍然大悟,许是仙人来指点仙人洞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风水宝地?于是,他把两个儿子一起带到仙人洞,以洞为家,一起研学苦读、讲学,他自号“石室先生”。
仙人洞能避风雨,冬暖夏凉,加之地处山顶,远离喧嚣,如超凡脱俗的人间仙境,果然是求学研读的风水宝地。受到仙风浸染,石室顿时翰墨飘香,竟培养了李氏家族中几个闻名天下的人物,李承芳和李承箕成为明朝一代理学家、文学家、诗人,在当朝理学界被称为“嘉鱼二李”, 李阜的侄儿李承勋也在此洞研学,成为明朝的兵部、吏部等“三部尚书”、被誉为“嘉半朝”。
洞穴深处,有水滴沿石而降,滴入石窖中,叮咚有声,悦耳动听,好一派“山高水滴千秋不断,石上清泉万古长流”的美景。主洞四周有小洞,洞洞相通,别有洞天。
一座仙洞半部春秋,仙人洞之名在于群英荟萃名贤辈出,仙人洞之秀在于峻峰林立层峦叠嶂,仙人洞之灵在于人文鼎盛历史久远,洞穴之奇在于洞天幽深一步一景,使人进入超凡脱俗、物我两忘的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