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6日 星期
诠释发展“加速度” 演绎园区“凤引凰” 恰似企业“及时雨”
工业崛起的官埠桥实践
记者 刘国华 饶敏 特约记者 胡剑芳 通讯员 刘振华

  一个园区百家企业,一个企业8项专利,一个车间近40亩

  ——诠释发展 “加速度”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实在难以相信,在乡镇竟然会出现一个占地40亩、足足26000多平方米的车间。

  这个“巨无霸”的车间,座落在咸安区官埠桥镇张公工业园内,是一家名为官埠纱业的的环绽纺车间。

  车间里井然有序,在纺织女工娴熟的操作下,洁白的丝线从一台台纺机中不断流出。

  “这只是一期工程,投资1.2亿元,年产值3000多万元。如果工程全部建成,投资可达6个多亿。”10月15日,陪同采访的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方传志介绍。

  三鼎机电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企业,车间面积也有上万平方米。在这里,除了生产线,还有一个产品展示台,20多种大小不一的机电产品摆在最醒目的位置,并展示着不菲的“身价”——其中8种产品拥有国家专利。

  “我们的主打产品是立体车库制动电机,目前国内尚无第二家生产企业。去年9月,国家工信部批准在我公司成立此类产品的国家标准筹备小组,3年后,这里将走出一个‘国家标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熊俊向记者介绍。

  沿着宽阔的发展大道,记者先后走进一字排开的长明玻璃、万润光电等企业,到处是一片红红火火的建设和生产场面。

  目前,官埠桥镇拥有3个工业园区——回归工业园、渡船工业小区、张公工业园,99家企业,规模以上企业22家。前两个工业园已经发展满园。为打造新的增长极,2012年开始筹建咸安经济开发区张公工业园,至今年,占地380亩的一期基本建成,入园企业6家,5家建成投产,1家年底建成投产。二期征地500亩,签约企业8家,4家开工。最快的一家企业,从筹备到投产,只花了3个月。

  今年上半年,全镇工业产值20亿元,招商引资项目13个,总投资5.8亿元。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如此的发展规模与发展速度,在全市拉练检查中被市区领导称之为“官埠速度”。

  一种重商亲商理念,一种呵护倍至情怀,一方创新置业宝地

  ——演绎园区“凤引凰”

  在官埠桥镇工业园采访,一“大”一“小”两种印象让记者感受深刻。

  “大”是规模大、气魄大。张公工业园占地近千亩,规模宏大,气魄不凡,在我市乡镇中少见。一头牵着高速连接线、一头连着梓山湖大道的发展大道,平直宽阔,足有6车道。

  “小”是企业多、占地少。一家紧挨一家,车间、办公室、员工宿舍,一期、二期,布局满满当当,哪怕投资几个亿,占地也不过30来亩。

  “我们引进项目不盲目求大,不要假大空。但一旦引进来了,就不能让企业为琐事操心,使其放开手脚、放心发展。” 镇党委书记王煜说,我们建设园区发展工业,靠的就是好的口碑。

  官埠桥80%的土地已列入市区发展规划,可谓寸土寸金,工业用地严格按政策统一定价,不打折扣;且企业签约必须交纳数额不小的保证金,确保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在人人求招商拼项目的时代,条件可谓“苛刻”。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客商通过口口相传,依然纷至沓来。  (下转第二版)

2015年11月6日 星期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