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市科技工作发生了剧变。一个数据能说明问题:预计2014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全市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变局怎样发生?市科技局局长方立清给出答案:改革创新。
找准目标
改革就要找准方向。
市科技局花了三个月时间深入企业、群众调研科技工作发现了三个方面的弱项:科技运用能力不强,科技推广水平不高,科技转化能力不足。
找到了症结就要对症下药。一场场讨论,一次次诸葛亮会在科技局的会议室进行。
思维碰撞中,工作思路逐渐明晰——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程、实施专利倍增工程、实施科技行政服务能力大提升、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等“四大工程”。
探讨磨合中,工作目标逐渐明确——“五个一百” ,既聘请150位专家教授服务我市企业生产、研发;帮助企业建设150个技术研发机构;选聘150名专家教授担任基层科技特派员服务农村发展;到2017年培育、申报、认定150家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储备有150个科技项目的项目库。
练好队伍
破冰就要靠团队来推进。
一场“健身改革”率先在市科技局进行。
人员不足?市科技局采取“聘、引、借、考、选”等多方式充实工作人员9名,补充了队伍新鲜血液,保持了工作战斗力。
市科技局梳理和修订了包括机关内务管理等10项制度,理顺机关管理工作。并结合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制定了干部职工岗位责任制,对机关每个领导和干部职工确定了工作目标和任务。
办事效率低?市科技局打破科室界限,整合人员力量,成立了“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等5个重点工作专班,成员既明确分工又协同合作,各工作专班明确了责任领导和责任团队,确定职责和任务,以数字量化工作,以时间倒逼进度。
找对办法
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方法选对,事半功倍。
市科技局想办法引进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了总规模为2.5亿元的咸宁市新兴产业创投基金,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此举,开辟了科技金融新通道。
市科技局想办法引进浙江专业科技服务团队成立咸宁市正信科技有限公司,为全市企业提供各类科技咨询、知识产权代理、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专业服务。该企业落户后立即刷新了咸宁专利申请授权最快纪录(76天获得专利授权)。此举,培育出科技服务新载体。
市科技局想办法促进出台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来咸创新创业,首批引进大学生创业团队20余个,为将咸宁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高地奠定基础。
市科技局积极推动互联网产业园建设,引进深圳“天助网”、“本地宝”等企业在咸宁建设产业基地,每年将辅导和孵化数千名大学生创业。此举,开启了“以商招商”新模式。
事实证明找对办法,科技创新确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