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对于市中心医院同济咸宁医院来说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经过德国专家二轮为期十天的评审,医院成功通过德国KTQ质量认证,成为继同济医院之后亚洲第二家通过KTQ认证的医院,标志着医院进一步走向国际化。这是咸宁医疗事业发展史上的大事、喜事,同时,将对我省乃至全国推广KTQ管理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产生重要意义。
通过KTQ认证,对于医院来说,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院长白祥军表示,医院将通过每三年一次的KTQ质量认证,持续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用35年时间,即中国梦实现之日,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院。
如果说,四年前,市中心医院被同济医院托管时,人们的期待只是“变得更好”的模糊概念,那么四年后,这些期待变得清晰而具体,看得见摸得着。
医院屡获各种国家级、省级奖项: “医院改革创新奖”、 “医院改革创新人物”、 “国家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三级医院护理质量铜奖”等。
医院管理迈入国际化水平。今年12月4日,医院顺利通过德国KTQ质量认证,成为亚洲继同济医院之后第二家通过这种国际主流认证的医院。
数字也许更具有说服力:医院总收入较托管前增加了3亿多元,医院整体实力增长;
与托管前2010年相比:门诊量增长104%,住院量增长68.4%,手术量增长78.7%。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疑难、急危重症病人增幅大,病床使用率达116.1 %。医院满意度得分持续上升,满意率达到92.8%。
初步实现“医院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干部职工受鼓舞”的目标。
其实,从医务人员的笑脸、患者满意的神态中,我们更能真实地体会托管让医院变得更好的涵义。
精神之变
从恪尽职守到争先创优
12月9日,医院医务部主任柴平峰在自己的QQ空间里写道:通过了德国KTQ认证,是医院全体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结果也是新的开始。
如今,在医院,每位医务工作者都以医院的发展为荣,并将自己的个人努力、发展与医院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鞭策自己。
托管之初,“同济”品牌的人文理念、工作理念和服务理念通过各种培训深深“植入”医院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心中,帮助大家树立远大理想。医院更大胆创新人事改革,搭建平台,给予每位医务工作者更好的发展机会,激发工作热情。
2012年4月份和7月份,医院分别召开了科室带头人和护士长任用竞聘大会。本着“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全院63名科室带头人、68名优秀正副护士长通过公开竞聘走上岗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调动了大家奋发有为的斗志。
借助同济医院先进的绩效考核办法,结合实际,医院制定了将病人满意度、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新技术新项目、科研等纳入分配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使医院的学科建设和职工的生活水平提高相统一。
去年,医院启动KTQ质量认证工作,更是以员工为导向,充分考虑员工的发展,为员工进行职业规划,给予员工平等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充分考虑员工的建议和诉求;同时将有资质的员工选任行政岗位兼职锻炼,进行领导能力培养。
为丰富员工的业余娱乐生活,医院在用房紧张的情况下,腾出房间设置了员工活动室,提供乒乓球、棋类、书报等休闲娱乐。
老年病科护士长阮颖说,自己中专毕业就参加了工作,现在正在读研究生。医院为每个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为医院发展做出贡献,跟上医院发展步伐。
近几年,医院先后选送80余名优秀中青年医务工作者和多名护士长前往同济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今年还选送3名优秀管理人员赴德国参加医疗透明标准与质量管理(KTQ)培训。今后,医院每年将拿出50万元培训资金,选拔5名优秀青年医生赴德国进修学习。
目前,医院博士、硕士生由以前的62人增加到161人,使2010年前以本科学历为主导的专业技术人员,逐步提升为以博、硕士为主导的专业技术队伍。专科护士由2010年的52%增加到2013年的81%。如今,医院已形成“院有博士群、科有硕士层”的多序列、多层次、高素质的知识群体,涌现出了一批名科名医。
院长白祥军荣获“湖北省医学领军人物”、“医院改革创新人物”及“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儿科主任万致婷获湖北省“百佳医生”;呼吸内科主任徐旭燕被授予“咸宁市劳动模范”称号……
人人争先、个个创优在医院已蔚然成风。
服务之变
从粗放服务到精细服务
走进儿内科住院病房,家的温馨气息扑面而来。 走廊上,绿色植物沁人心脾,围墙上,生动的动画人物煞是可爱,房间里,挂上了儿童喜爱的七彩气球。一位陪护3岁女儿住院的妈妈笑着说,女儿在这住院一点也不害怕,也不吵闹。
如今,来看病的患者都说,医院就诊环境更优美了,医务人员服务更周到了,更有耐心了。
医院借助同济医院的理念、经验,不断完善和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服务流程等,变以前的粗放式服务为现今的精细服务。
制定了“提高医疗质量,强化优质服务,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措施三十条”。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严格控制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加强物价监管,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常用收费项目,每一项都必须上墙公示。
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启动 “一病区一特色”护理服务。
老年病科开展了防跌倒品管圈活动,为降低老人跌倒发生率,科室在病床上安置了护栏、约束带。床头安放了小夜灯,卫生间安放了防滑垫和扶手,每个老人都配置了拐杖和轮椅。
心血管内科以“无缝隙”服务为患者送去健康。管床护士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关心患者的心情,通过聊天拉家常,让他们体会到温馨的关怀,改善患者的心情。对危重病人及长期卧床的病人,护士主动进行皮肤护理、翻身、拍背,甚至包括洗手、洗脸、洗脚、修指甲等。
优化服务流程,实行一站式优质服务。出入院及医保农合病人结算实行一站式服务;开通多种形式的预约服务,缩短病人就诊、检查等待时间;完善支助服务,为危重病人和行动不便的病人提供全程陪检、陪送、陪护服务……
去年,对照KTQ标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入院的可及性、急诊入院、门诊治疗、住院治疗、转诊、随访、临终关怀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流程梳理,制定了服务标准。服务从患者在医院外网了解就诊信息为起点,以出院随访或临终关怀为终点,为病人提供从计划入院到出院全程、连续、透明的高质量服务。
医院制作了便民指引标识1000余处,安全提示标识100余种,健康教育宣传牌300余个,各类流程图100余个,让患者在便捷就医的同时获取科普信息。
放射科和检验科安装了自主报告打印系统,极大方便了患者,并缩短了就医等待时间,同时全院电子叫号系统已进入采购程序。
考虑到不同群众就医吃饭问题,医院对食堂进行改革,推出了治疗饮食服务,套餐、点菜等特色服务,外送服务等。
通过各类改进,医院规范化的诊疗、整洁有序的就诊环境、人性化的服务令就诊者和参观者耳目一新。
陈婆婆因糖尿病在老年病科住了一个月,她说,医院道路标识更加清楚,看病不再走弯路。医院食堂为老年患者提供特别营养饮食,吃得也好。医师和护士与自己沟通耐心、仔细、全面,而且随叫随到,在这里比在家受到的照顾还多!
近几年来,该院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满意度持续上升,满意率达到92.8%。
质量之变
从患者外流到患者回涌
托管前,由于人才流失等原因,医院技术力量较弱,很多业务没开展起来,疑难危重患者留不住,患者大多向武汉医院“挤”。
如今,市中心医院1000张病床远远满足不了患者需求,因为患者现在都往医院“挤”。
去年,医院门诊诊疗人次达33万人次,同比增长15%;住院病人 3.12万人次,同比增长6.7 %,特别是疑难、急危重症病人增幅较大;手术台次同比增长15%,病床使用率达116.1 %。
这与医院开展了一系列高精尖技术,留住了疑难病症患者分不开。
74岁的赵爹爹是医院新技术的一个受益者。赵爹爹因食道癌进行了食道癌切除食道-胃吻合术。去年病情复发,仅能靠流质饮食维持生存,家人准备将其送到武汉就诊。介入中心主任余开湖为他成功植入了粒子食道支架,这是全省首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后患者能立即饮食,而且植入肿瘤中的放射性粒子长期低剂量的局部放疗,可消除癌肿。术后,赵爹爹说,以后我不用再去武汉看病了。
托管近4年来,医院成功开展了脑动脉瘤、听神经肿瘤、心脏搭桥、心脏射频治疗等100余项新技术新业务。很多技术填补了咸宁的医疗空白,有的甚至填补了鄂东南地区医疗空白,达到省级、国家级先进水平。
院长白祥军认为,同济专家虽不为我有,但为我用,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在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下,可迅速提升医院技术水平,加大创新力度。
4年来,同济医院分别派遣普外科、心内科、眼科、重症医学科、骨外科等30多名长驻专家来医院担任科主任,同时派1000余名周末专家来院坐诊、查房、手术、讲学。
在同济专家传帮带的同时,医院加大了医院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全国招聘引进了硕士以上急需高端人才近60人。医院施行了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启动“核心人力资源”评价体系,共对66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A类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次颁发了奖励,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医师的潜力。
医院技术创新层出不穷,科研蓬勃发展,成果频出。
目前,医院共申报省市级科研项目共计96项,获省市级课题38项,其中省级18项,市级16项,横向课题4项;4项科研成果荣获咸宁市科技进步奖。
重点专科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急诊医学科、妇科、麻醉科、护理专科被省卫计委授予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老年病科被省卫生厅授予湖北省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检验科等14个专科被授予咸宁市临床重点专科。医院提前两年完成了托管协议中有关学科建设的目标。
随着各种高尖端技术的成功开展和应用,各种高层次的学术会议落户咸宁。近几年来,医院举办国际会议1项,国家级学术会议3项,举办省市级学术会议25项,带动周边地区慕名前来咸宁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
发展之变
从基层三甲到国际知名
12月4日,医院顺利通过德国KTQ质量认证,标志医院管理、服务与国际接轨迈进了更深一步。
托管之初,同济医院党委就提出了医院奋斗目标:用5至10年时间创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医院。
短短3年时间,医院就提前实现托管5年的目标。
医院的快速发展得到高层领导的关注,原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同济医院专门听取了有关医院托管后的工作情况汇报,省领导王晓东、张岱梨、黄楚平等亲临医院视察调研,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同济医院的帮助下,去年12月,医院引进国际主流认证体系——德国KTQ质量认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持续改进提高医院管理服务能力。
一年来,医院在医疗、行政、后勤等各领域全面推广PDCA循环管理方法,并建立了以三甲标准和KTQ标准为基础符合医院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院愿景。
医院成功挂牌湖北科技学院研究生工作站;之后又被批准为“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该基地是全省地市级三甲医院唯一获批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目前,医院正在计划打造鄂南区域性医疗中心,届时服务的可能不仅仅是咸宁百姓,还将辐射“金三角”(咸宁、岳阳、九江)区域内的患者。
在医院KTQ质量评审总结会上,德国医疗透明制度与标准委员会执行主席戴纳美女士对医院给予高度评价,她说,医院决定参加KTQ评审是具有勇气的体现,更是创新精神使然。能得到KTQ的认证是非常困难的。在评审中涉及到6个大的方面,包含63个子话题,能完成这些是了不起的事情。评审中,专家们深切地感受到,医院切切实实贯彻践行了KTQ理念,并在院训“崇德、博爱、敬业、求新”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落实到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行动中。作为KTQ的新成员,将通过在医疗、护理、科研、教学及管理等方面与德方加深专业交流,持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院长白祥军表示,将再用35年时间,即中国梦实现之日,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院。
(汪姣慧 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