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良莠不齐
27日,记者在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了解到,2013年至今,申领育婴师资格证书的共64人,这是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产生的。
据了解,为了提高技能和待遇,从业人员拿证意识不断增强。然而,与从业人员拿证热情不相称的是,市场上培训机构良莠不齐,不少从业人员无法通过培训达到业务提升的目的。
这主要表现在培训机构体系不完善。据悉,目前保姆培训没有统一的培训标准和教材。授课内容大多数是公司自己根据考试需要安排,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一位业内人士说,家政培训的市场是开放的,因此家政培训的社会机构多,颁发的相关证书也多,可谓鱼龙混杂。
而且,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看到持证可以涨薪资,忽视了学习扎实的技能。有些从业人员,没有任何经验,但经过几个星期的培训就拿到了“证书”,有了证书“镀金”就要求高薪,这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保姆市场的价格和秩序。
执业规范缺失
如今,新时代的保姆们,涉及饮食营养、洗涮熨烫、老人照料、孕婴护理、各类家用电器使用诸多方面。市场需求多元化、要求越来越精细化,这为保姆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记者在市人社局了解到,保姆行业从业门槛低,大多数人初中毕业,年龄在35岁至60岁之间。
然而目前,保姆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技能、服务水平均无量化标准,也没有统一的规范化合同。这一行业的规范,完全靠从业者自律。有些人甚至根本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直接上岗。
而且,雇主和中介签订的合同在界定“服务范围”时,多以“一般家务”、“婴幼儿护理”、“老人护理”等一笔带过。如何细化保姆的工作职责,只能雇主和受聘保姆商量着办。
此外,中介公司和保姆之间纯属松散合作关系。客户投诉对保姆们几乎没有约束力,保姆们完全可以离开这家中介公司,转投到另一家上岗。
监管存在困难
存在种种问题的保姆行业,目前遭遇的困境是既无监管,又无法可依。
据了解,保姆行业所属的家政服务业,其上级主管部门模糊不清:商务局、人社局、工商局、就业局等部门,没有一个直接的相关部门是管理家政这一块的。
家政公司单体小,入行门槛低,服务能力、质量管理、行业标准的制定都没有系统化。而业内没有退市机制,主要靠家政公司的自我要求来赢得老百姓的信任,从而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一名业内人士认为,主管部门应尽快给保姆、中介行业进行规范管理。
他建议,提高家政服务公司创办门槛,制定规范化合同,明确雇主、家政公司和家政服务员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大力推进保姆执业培训,实行保姆持证、评级上岗,逐步建立个人职业信息档案;相关部门联手,对家政公司按规模及规范化程度进行等级划分,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