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5日 星期
王林甫:责任感是医生的生命
记者 程慧 通讯员 李斌

  “王医生,我儿子做完头部手术后,脸部一天比一天肿,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正常现象,你儿子做的头部手术,切口比较长,血液回流受阻,所以就出现肿胀现象,过几天就会自动消除的。”

  ······

  11日,当记者来到王林甫位于通城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外三科办公室的时候,他正耐心地向一位病人家属解释病情。

  王林甫是该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他个子不高,身着干净的白衣大褂,说话时候面带微笑,给人感觉和蔼可亲。

  从医28年来,王林甫始终肩负着医生对生命、健康的巨大责任感,信守着医生对病人的永恒承诺:救死扶伤,解忧排难。

  1986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湖北科技学院的王林甫,被分配到通城县人民医院,工作至今,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他就立志要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医生”这一崇高的职业。

  “不负责任的人当不了医生,不爱钻研的人成不了名医。”刚入行时,前辈老师的敦敦教导便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曾今,县交警大队的一名年轻司机因严重颅脑损伤需要抢救,入院时,病人口鼻腔不停流血,几度出现呼吸停止的状况,最长一次达83分钟,情况十分危急。

  “当时,医院的条件还比较简陋,没有CT,也没有呼吸机,所以只能依靠人工辅助来帮他呼吸。”为了挽救病人生命,王林甫一直守在病床边上,不仅为病人吸出口鼻腔的出血,而且还用呼吸囊为其做人工辅助呼吸。

  一连三天,王林甫和同事与时间赛跑,硬是将这位年轻的司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此后,他逐渐养成了守护危重病人的习惯。

  “有医生时刻陪伴在病人旁边,家属心里会多点安全感,彼此之间加强信任,对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也是有帮助的,”王林甫告诉记者,“这样做也方便观察病情,便于采取急救措施。”

  医生这个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一辈子要不停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为病人服务的能力。

  多年来,王林甫坚持向前辈和同事学习,常常阅读专业书本和杂志,并积极参加上级医院举办的培训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学以致用。在颅脑损伤治疗方面,他开展了标准化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并进行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显著地提高了通城县神经外科的治疗水平;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方面,他敢于创新,从手术治疗到微创治疗,再从微创治疗到软管治疗,他一直在改进方法,提高疗效,为患者带来福音。

  “王林甫是一个勤奋好学、认真负责的人,不仅工作态度好,而且经常亲自护送病人做检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外三科护士长王映丽给出这样的评价。

2014年8月15日 星期

第08版:军事观察 上一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