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到两年的改革试验,为湖北武汉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近日,省政府召开“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启动先行先试工作”新闻发布会,副省长甘荣坤介绍,根据省委、省政府批准的先行先试试点方案,我省先行先试工作主要将在“面上”即全省范围和“点上”即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含东湖综保区)展开。
东湖高新区作为向国务院申报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区域,将从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行政体制创新、科技体制创新、金融制度创新、服务业扩大开放、网上税收政策等7个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工作。其中,包括97项具体工作事项,今年将先行先试26项。
制定负面清单 投资项目非禁即入
省商务厅厅长卢焱群介绍,我省正积极探索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跟踪全国负面清单制定进程,积极进行实施前准备工作,争取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我省率先实施。
省发改委副主任肖安民介绍,本月底前,将完成我省内资工业投资领域负面清单的编制工作,将先行在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3个省级开发区开展内资工业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试点,即在一定范围内探索投资项目非禁即入。
三市试点负面清单管理
省工商局局长刘源超介绍,工商部门将探索实施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对超规定期限未整改的企业,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被列入该名单的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法人、负责人,并受到信用约束机制的相关限制。
肖安民介绍,在今年底前建成省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础框架,实现金融、税收缴纳、社保缴纳、安全生产等多领域信息记录数据入库。
建成省级信用信息平台
刘源超介绍,工商部门拟将现行15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属于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中设定的但未明确应该先办证后办照的行政审批项目,部门规章中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以及属于专营项目的91项,全部改为工商登记后置审批项目,实行“先照后证”。
卢焱群介绍,经商务部批准,赋予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和襄阳市、宜昌市省级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权限,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此外,争取2015年在东湖高新区试点,将鼓励类和允许类外商投资企业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省编办副主任饶志国介绍,拟于9月份建成并试运行省级投资项目网上并联审批平台,并逐步实现网上审批省市县三级联通。
91项项目实行“先照后证”
省国税局局长刘勇介绍,在税务登记上推进电子化登记,即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审核、网上发证,对纳税人不需要纸质税务登记证件的不再发放。
本月起,将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新的免费网络申报平台,不仅可以办理税费缴纳,还具有开具网络发票等多种新功能。
启动新的免费网络申报平台
国家外汇管理局湖北省分局副局长马骏介绍,在外汇管理方面,争取到了在湖北省开展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和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改革两项试点资格。
其中,在鄂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可以分别在境内开立国内、国际外汇资金主账户,并在一定的限额内可联通;允许企业集中调配使用境内成员单位的外债和对外放款额度,额度之内的资金划转无需审批;允许企业外贸进出口资金集中收付。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由“支付结汇制”改为“意愿结汇制”,即企业可自由选择是否将外汇资本金兑换为人民币资金,并自主选择兑换时间。
可在境内分设国内、国际外汇资金主账户
武汉海关副关长王捍洲介绍,在8月31日前,武汉海关还将实施5项新的管理制度。其中,有3项是在东湖综保区实施。包括,先进区、后报关制度:允许企业凭货物舱单信息提货进区,再在规定时限内办理海关申报手续;保税展示交易制度:区内企业提供足额税款担保后,可在区外或区内指定场所开展保税展示交易,发生的内销货物实施先销后税;简化备案清单制度:备案清单40项申报要素减少到30项。
在武汉海关关区内外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制度,通过电商平台以邮寄、快递方式向境外零售商品,在订单生成后即可凭清单核放,在一定时间段内集中报关,并凭报关单证明办理结汇和退税手续。(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