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不再冒险接单
近几年,明星代言药品、保健品等敏感产品的虚假广告屡屡发生。如郭德纲为某减肥茶做广告、唐国强为某医院代言、巩俐代言某口服液等,都因涉嫌虚假宣传引发轩然大波。不仅广告停播,有的企业甚至被行政管理部门查处。曾被媒体曝光的“毒胶囊”事件中的涉事企业修正药业,就曾聘请了数位当红明星为产品代言。
为此,多位明星经纪人均表示,药品、保健品和奶制品这三类产品一直属于明星代言的灰色地段,基本不碰。“这些产品太容易出问题了,我们公司艺人都不接。”某位经纪人表示,对于这三类产品基本已少有大牌艺人愿意代言,主要是考虑风险太大。除非厂商愿意出“重金砸”,否则不会有艺人愿意冒风险接单。
“随手一发”不再“轻松进钱”
相较于传统代言中的小心翼翼和重大责任,近来兴起的“微代言”模式,开始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网友的疯狂吐槽。
某W开头的护肤品牌和某国产面膜品牌,尤其热衷此类口碑式病毒营销。但这一类营销植入多数比较生硬,虽然也要求艺人结合自己的私生活内容,如“早上用×××洁面泥洗脸,清清爽爽开工!”但由于微博文字或图片中都包含了品牌信息,很容易被粉丝识破,也易遭到网友吐槽。
除了生硬的微博广告植入,还有一类微博营销形式更为隐蔽和高明。如某主持人为推介一款新出的口红,在微博中只写了“我朋友新买的绿色口红,擦出来仍然是红色的,这到底是叫口红还是口绿呢”,然后配上了这款口红的图片,但从内容到图片始终都未显露该产品的品牌名……乍看像一条有趣的分享,但一翻看评论,真正的品牌信息全都隐藏其中。
除了以上几种“微推销”,艺人大V们还有一类更为简单的微博推销方式,即直接转发。直接转发品牌官微的内容,或对圈内“好友”已发出的某类营销内容直接转发,这类营销就是让艺人“随手一发,轻松进钱”。
明星代言拿多少钱就担多少风险
据介绍,艺人对自己代言的产品基本是不主动做了解的,都是由参与执行的广告公司提供完整的产品材料。经纪公司多以品牌是否大牌、与艺人形象是否相符,以及代言金为最主要的衡量条件,也不会自己做产品的准备工作。
在产品出现问题后,公众通常的矛头指向是“艺人是否真的了解和使用产品”。据了解,艺人通常很少使用自己代言的产品,只是按照商业要求,在出席公开场合时,把带有其他品牌的标签都撕除,但私下所用的产品并不受限。
某经纪人表示,虽然观众和粉丝会将产品和形象代言人做这方面的联系,但是艺人只是做商业形象的代言,以自己的影响力助推众人对产品的关注。“当然在产品出问题时,我们艺人的形象确实是会受到很大伤害,但这只是商业上的成本和风险计算。既然拿了那么多钱去代言危险产品,理应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据悉,有位国内经纪人得知新《消法》将明星代言的责任明确写入,他表示这样的规定确实会让艺人今后接代言时更加谨慎,三类黑名单的产品会更少去触碰,未来的代言约中也会追加诸如“一旦产品出问题,艺人需被追究的经济责任将由商家承担”等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