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8日 星期
细解腊味三部曲
记者 刘丁维

  做:讲究时令

  又到数九寒冬日,正是腌制腊味时。自己动手,既卫生、放心,还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近日,记者采访咸宁民间制腊高手,详解腊味制作奥秘。

  15日,家住咸安有50年制腊味史的徐向丽婆婆现场教学。在渔水路菜市场,徐向丽专门挑选适合腌制的五花肉,回家后切成3至5厘米宽的条状。她解释:“这样的宽度易于腌制入味又不会导致过咸。肉切开后不能用水洗,如果觉得哪地方不干净,用刀子把肉外层刮刮就行了。”接着,把食盐均匀地抹在肉上,抹盐时徐婆婆特地交代:最好用点力揉一下,便于入味。放入容器储存5至7天,洗干净后晒干,再用烟熏10天左右就好了。

  徐婆婆说:“腊鱼是一样的步骤,买鱼时选择草鱼那种肉质较厚的鱼,越大越好;腌制腊肠更简单,只要买好肉,去市场加工就好,但是要记住所有的腌制工作必须在“小雪”至“立春”之间,过一天腌制的腊货就没腊味了,这就是腌制腊味的诀窍。”

  买:五看一闻

  昨日,记者走访超市、集贸市场发现,腊味容易穿上一层“伪装服”扮新鲜,市民在选购时要格外小心。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提醒,选购腌腊制品要做到“五看一闻”:一看产品认证标志,生产企业是否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无“QS”标志;二看生产日期,越新鲜的产品口味越好,产品存放时间越长,氧化现象就越严重;三看产品表面,要选择表面干爽的产品,表面不干爽的肉制品容易有细菌繁殖,腐败变质;四看产品外观色泽,颜色过于鲜艳的肉制品有可能添加过量色素,不要购买;五看产品弹性,弹性好的肉禽制品内在质量好;六闻气味,闻闻气味是否正常,有无酸败腐臭异味。

  据介绍,质量好的腊肉,瘦肉呈暗红色,脂肪透明或呈乳白色,肉身干爽结实,富有弹性,指压后无明显凹痕,有固有的香味;变质的腊肉色泽灰暗无光泽,脂肪呈黄色,表面有霉斑,揩抹后仍有霉迹,肉身松软无弹性且带粘液,呈酸败味。

  吃:少吃慎吃

  市民丁雨辰对腊肠情有独钟,几乎餐餐要吃。然而一个星期后,她就出现肠胃不适,喉咙油腻异常,口干舌燥,并伴有干呕症状。

  咸宁市中心医院同济咸宁医院内科医生陈婷说:“腊肉、腊肠这种动物性脂肪不易被人体吸收,易引起消化紊乱。腊肉含有大量的胆固醇,聚集在胆汁中易形成结石。过多食用腊肉会增加脂肪肝风险。由于腊肉在加工和腌制的过程中都放入了大量的盐,这些盐会转化为致癌的亚硝酸盐,很多爱吃腌肉的地区同时也是胃癌高发的地区。”

  医生还建议,高血压、心脏病、高胆固醇、肾病及痔疮患者都不宜多吃腊味,一星期最多吃一次。为防止摄入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在食用腊肉之前应将其浸泡洗净,以降低有害物质的含量。吃完腌腊肉制品后,可以多吃新鲜蔬菜,里面的一些抗氧化营养素有助于减少亚硝胺的生成。晚上不宜吃太多,这会增加肝肾负担,影响肝肾的解毒作用。

2014年1月18日 星期

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