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9日 星期
军演,越演越“真”
(解放军“使命行动——2013”军演资料图片)

  近日,解放军“使命行动-2013”大规模军演拉开序幕,南京、广州军区的4万多将士及空军等部参加。演习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回顾解放军几场重大演习发现,我军越来越注重实战化,正如我军第一代“蓝军司令”王聚生所说:“对抗如果没有真正‘抗’起来,其结果是作战水平上不去。我要求扮演的‘蓝军’一定要是凶狠狡诈的‘狼’,不能当百依百顺的‘羊’。”

  “使命行动-2013”演习

  将客套话请出“中军帐”

  9月15日凌晨4时30分,参演的第31集团军某师先头部队采取摩托化机动方式,向指定地域开进。行进途中,导演部突然命令:改变作战任务,驰援友邻部队。“钢铁长龙”旋即调整行进方案,改变机动路线。

  “不用客套,请直接亮明你的观点。”“使命行动-2013A”跨区机动演习基本指挥所内,作战集群正在召开作战会,一名指挥员的发言被集群政委姜勇当场打断。姜勇介绍说,此次跨区演习,导演部要求各级指挥员不念稿子、不背台词,按实战要求实施指挥。

  话音刚落,演习总导演就临时出题:我方海空支援力量被大量缩减、主要通信受“敌”干扰严重……“中军帐”内,来自不同军兵种部队的指挥员齐聚态势图下,大家各抒己见,言简意赅,没多久就研究出新的应对方案。

  集群指挥长马成效介绍,这次演习他们研究制订了演训场反“四风”的12条措施,着力强化官兵真打实备、真演实练的意识。演习场上,意外情况接连不断。导演部不断设险局、难局,逼着“中军帐”告别老套路,快速判断处置情况,锻炼提高各级指挥员指挥打仗的本领。

  1955年辽东半岛演习

  导演名将如云

  新中国成立后,加强多兵种协作、改变过去“小米加步枪”的单一状态成为客观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军于1955年11月,在辽东半岛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诸兵种联合抗登陆作战演习。

  这次演习的导演名将如云。叶剑英担任总导演,粟裕、陈赓、邓华、肖克、周希汉、许光达、陈士渠……一批名将赫然在列。为了组织这次演习,叶剑英甚至连元帅授衔仪式都忙得顾不上参加。

  演习持续了12天,出动了陆海空三军4.8万人,坦克、自行火炮1000余辆,飞机200多架,舰艇60多艘。参观学习的包括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全军中高级干部800多人,还有苏联等四国军事代表团。

  新中国的军事装备当时还不是很充足,这次演习是把家底儿亮了出来。伞兵部队在本次演习中扮演“蓝军”,对“红军”实施空降突袭。他们乘着解放战争中缴获的陈旧运输机,从中原机场起飞,飞到黄海后绕个圈子再进入渤海,然后突然“杀气腾腾”从天而降,把侵略军演绎得生龙活虎。

  1973华北演习

  军民结合打坦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文革”等因素,军队建设受到冲击,演习规模较小,并且有大量民兵参与。1973年10月,北京军区在华北组织了一次“打坦克战役演习”,由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马卫华指挥。

  演习设想“蓝军”大举入侵我国,空军战略空袭,机械化部队大规模突进,“红军”以军民结合,在预设阵地迎头痛击“蓝军”,消耗、歼灭其兵力。

  本次演习投入正规军和民兵共2.1万人、飞机55架、坦克和装甲车300多辆。其中飞机和坦克主要是模拟“蓝军”,而“红军”主要任务就是“打坦克”,演练如何用相对劣势的装备,对付横冲直撞的装甲集群。从效果上,对于当时的“全民反侵略备战”也是有实际训练意义的。

  1981华北演习

  动乱之后扬军威

  1981年9月,由邓小平拍板,在华北军区举行了一次超大规模的军演。由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将军总指挥,投入陆军、空军10多万兵力、坦克1000多辆、火炮1000多门、飞机400多架、汽车1万多辆。观摩的国家军队领导、地方干部和民兵达3万多人。

  本次演习不仅规模大,而且从战略上将“诱敌深入”改为“积极防御”。“蓝军”依然是大规模机械化入侵,而“红军”则将阵地防御、机动作战和反突袭相结合。尽管装备上依然是敌优我劣,但我军也结合本土特点,向入侵之“敌”展开反击。反坦克导弹、炮火覆盖、空军布雷等多种现代化战术全面登场。

  华北大演习对于解决“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具体化,起了重要作用。

  九十年代多次演习

  海空协作威慑台独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国经济飞跃发展,部队也获得了大批新型装备,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由于“台独”活动猖獗,为了捍卫祖国主权,我军举行了多次演习。这些演习以现代登陆作战为主,有力彰显了我军军威。

  如1995年夏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海、南海进行导弹、火炮实弹演习。这次演习首次公开宣布进行地对地导弹发射训练,二炮发射导弹的目标区距离台湾本岛只有40海里。同年10月,海军又举行“海上演习”和“多兵种协同登陆作战演习”,出动新型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潜艇编队和航空兵新型机群,海军陆战队和多梯次的登陆编队从海空两方面夺占滩头阵地。

  到1999年7月,李登辉公然抛出“两国论”。我广州军区和南京军区在9月又举行了一次大规模联合渡海登陆演习。三军、二炮以及民兵预备役部队数万人,数千艘战舰、民船参加了这次演习。本次演习显示了我军已具备大规模渡海登陆能力,台湾海峡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

  北剑-2005演习

  “蓝军”站起来了

  在过去,红蓝两军的战术都是指挥部统一部署好的,两军的演习如同遵照统一剧本的“演出”。随着时代发展,这种单一进程的演习,难以考验部队在多变形势下的应急。

  2005年9月,北京军区举行“北剑—2005”军事演习。两个装甲师分别扮演红蓝双方,再加上炮兵、工兵、防化、陆航、电子及空军战机、空降部队对垒厮杀。来自美国、俄罗斯等24个国家的军事观察员现场观摩。这次演习没有预案,红蓝两军只能依靠侦察和实战加以揣摩。脱离了演习导演部,双方各施其谋,甚是激烈。“红军”集中兵力,向“蓝军”中央突破;“蓝军”则正面阻击,两翼包抄,同时以空军配合空降部队突袭“红军”后防……最终到喊“停”,红蓝两军依然战场胶着,“红军”主力在前方包围了“蓝军”一部,但“蓝军”突袭部队却在后方包围了“红军”一部。观察员评价称,让双方指战员真正斗智斗勇,才是对实战的最好模拟。(据新华网)

  相关链接

  演习——军队最高等级训练手段。

  演习,通常是指一定规模的部队按照某种预设条件,围绕某种战役或战术任务进行的综合行动,成为部队里最高等级的训练手段。好的演习一方面能检验部队的训练成果,另一方面更能增加部队上到指挥官、下到普通士兵对战争的切身体验。这种经验,对军人来说是极为宝贵的。此外,演习还是国家和部队对外展现实力、施加国际影响力的手段之一。

  蓝军——设置敌我对抗,演习更加激烈。

  在很多演习中设置了敌我双方,进行正式的对抗,因而更激烈。“红军”代表我方部队;“蓝军”指专门扮演假想敌的部队,它可以模仿世界其他军队的作战特征与“红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2013年9月19日 星期

第05版:军事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