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各种资本开始竞相涉足典当行业,为典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2007年,我市首家经国家商务部审批的典当行——咸宁市顺意典当有限公司成立,随之,多家典当企业竞相成立。
典当,这个曾经外在形象为“高高在上的柜台”的行业,现如今又被赋予了什么新的内涵?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14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现状:小微企业的“救急银行”
今年41岁的李浪是融信典当公司的老主顾,在咸安凤凰工业园内,他经营着一家小规模零件加工厂。2011年开始,企业慢慢进入发展期,订单越接越多,流动资金全部都用于购进原材料,企业一下子陷入困境。年底,员工的工资和福利都发不出来。
当时李浪一筹莫展,跑银行贷款一时批不下来,找亲戚借款一下凑不齐那么多。后来,李浪一个在典当公司上班的朋友过来考查之后,便用企业的厂房做抵押,给李浪一次性提供了20多万元的短期贷款,员工们的工资如期发放到位。“不到一天时间,事实证明,典当行办理贷款业务确实很快。”李浪说。
随着经济的发展,典当行业已成为我市金融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市商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的典当行早已改头换面,典当物资已由传统的典当金银首饰等转向生产资料、房地产、机动车以及股票等财产权利典当;服务对象已由原来的穷苦大众变为中小企业,服务逐渐在向银行的标准化服务靠拢。
近年来,我市典当行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民间创业,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做好融通资金服务,千方百计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排忧解难,使成千上万的中小微型企业和广大创业者在创业发展急需资金支持时,得到方便、快捷、及时变通的资金支持。
目前,我市共有融信、家鑫、诚义等6家正规典当企业。截至6月底,我市典当企业的注册资本达到了9050万元,资产总额9466万元。
问题:风控能力成发展瓶颈
我市拍卖典当行业虽然起步晚,但从目前来看,行业发展比较稳定,形势比较乐观。仅去年一年,便向小微企业、小商户提供了1亿余元的贷款,有效助推了我市经济发展。但由于典当行业相关法律制度相对滞后,客户资源质量相对较低、业务结构不合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缺乏等,严重制约了典当行业的发展。
一典当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刚成立时,便遭遇过“诈骗”事件,所幸及时发现其中破绽,公司才没有蒙受损失。“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成为大多典当行发展的瓶颈。”
那天下午,该典当公司位于咸安大道的一家分店,来了这样一名“贵妇”。手挎LV,一身珠光宝气。新来的接待人员小周不敢怠慢,迅速请出了店长。
得知“贵妇”是台湾人,在咸宁办的企业出现了一点资金周转问题,所以想找典当行帮帮忙,“借”80万元周转一下。店长带人跟着去了“贵妇”所说的企业考查,看似一切都在顺利进行。而典当公司一位顺路过来查看情况的副总却看出了端倪,这名“贵妇”所戴的名表、名包等其中有几件是A货,而且她的台湾身份亦无法查实。
就在双方将要达成合作协议时,典当公司及时中止了合作。“当时大家都捏了一把汗,如果能像银行一样,及时通过征信系统查实其真实身份,公司也不必兜这么大一个圈子。”
出路:管理规范化决策科学化
典当行业如何健康有序地发展?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几年,我市典当业将朝着布局更加合理、业务不断创新、实现规模经营、决策科学化和信息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今年初,拍卖典当企业联合成立了拍卖典当行业协会,作为沟通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对加强拍卖典当行业自律,规范拍卖典当行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等有着重要意义。咸宁市拍卖典当行业协会秘书长李欢介绍,拍卖典当行业协会将对行业发展形成“正能量”,不仅为同行业的发展建立交流平台,还将逐步建立网上的“典当行业不良记录平台”系统,实现信息互通。
咸宁融信典当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杭伟认为,随着典当行业业务量快速增长,房地产、生产经营性业务比重不断上升,新型关联典当业务的兴起,典当行业风险防范的压力不断加大。他建议相关部门向典当行业企业开放征信系统,帮助典当行防范融资风险,从而提高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