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弯腰系鞋带都像在挑战极限,楼梯爬到三楼就喘得厉害,商场最大码的衣服都绷得紧紧的……”说起曾经的体重困境,家住温泉的小丽(化名)依然心有余悸。身高仅1.57米的她,体重曾高达190斤,109厘米的腹围如同缠在身上的沉重沙袋,不仅禁锢了她的行动,更碾碎了她的自信。
所幸,咸安区中医医院康复科特聘专家李芳为她连续进行了四次中医穴位埋线治疗,短短两个月,小丽的腹围显著缩减至101厘米,体重也随之下降了6斤。
■个体化方案破解千人体质
事实上,小丽的转变并非个例。在咸安区中医医院康复科诊室,在李芳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小丽”们正经历着相似的蜕变。家住咸安的小美(化名),身高1.62米,体重62公斤,腰围却顽固地停留在90厘米。明明不算特别胖,可她的“水桶腰”怎么都甩不掉,体检还查出了轻度脂肪肝。四次中医穴位埋线治疗后,小美的体重稳步降至59公斤,腰围更是惊人地回缩至79厘米,就连以前拉不上拉链的裙子,也可以轻松驾驭。镜子里焕然一新的体态与体检单上改善的指标,让她真切感受到健康回归的喜悦。
而温泉的小方(化名)的经历,则近乎一场重生。身高1.63米的她,体重一度飙升至170斤,腰围高达108厘米。肥胖带来的不仅是旁人的异样眼光,更是体检报告上刺眼的一片预警箭头——血糖临界、血脂异常、关节不堪重负的警报频频响起。减肥已成为她势在必行的事情。在咸安区中医医院李芳制定的为期三个月的埋线调理和综合健康管理下,小方以惊人的毅力与科学手段配合,成功减重40斤,身体各项指标逐步回归理想范围。
■疗效背后是科学机制
“与传统针刺相比,埋入的线体在穴位内形成一种温和、持久的物理刺激,这种刺激可持续7至15天,相当于长效针灸。”李芳介绍,穴位埋线是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将医用可吸收线体(如羊肠线、蛋白线)植入特定穴位。线体在体内缓慢分解吸收(约2-4周),持续温和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激发身体自愈力,实现“一次埋线,长效调理”的突破,彻底改写传统针灸高频治疗的局限。这种长效刺激通过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抑制食欲、加速脂肪代谢、调节内分泌等效果,让腰围缩减、体型变薄、体重稳步下降。
“埋线绝非哪里胖扎哪里。”李芳强调,需严格按体质分型施治,如,胃热患者与脾虚患者埋线穴位各不相同,所配合饮用的中药也各不相同,这种辨证施治理念,正是中医减重的核心优势。记者在该科门诊登记簿上看到,近三月该科接诊埋线患者127人次,复诊率达91%。疗效最显著的小方经12周治疗,体重从170斤降至130斤,空腹血糖从7.1mmol/L回归正常值5.6mmol/L。
■穴位埋线非人人适合
“穴位埋线减重并非适合所有人,它主要适合于以下人群。”李芳表示,单纯性肥胖(BMI≥23或超重20%以上),痰湿型肥胖,气虚型肥胖,局部顽固脂肪堆积,多次尝试节食、运动仍反弹进入平台期、体重长期停滞不降以及代谢受损,常规方法效果不佳反复减肥失败者适合采用中医穴位埋线。而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瘢痕体质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凝血功能障碍者以及蛋白过敏者不适合采用这一方法进行减肥。
她表示,整个埋线过程仅需要15-20分钟,埋线过程中一般会有轻微疼痛,基本在可接受范围。埋线结束之后部分患者个别穴位可能会存在酸麻胀痛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基本1-3天就会消失,不影响日常生活。
■中医智慧助居民健康减重
“治疗期间要求患者控制饮食,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适当进行运动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李芳表示,比如重度脂肪肝患者,本来不适合运动,通过穴位埋线可以先控制体重,让重度脂肪肝下来一点,变成轻度或者说肝脂肪浸润,减重后再配合适当的运动,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据悉,围绕国家“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自今年开始,咸安区中医医院年在穴位埋线基础上,推出降脂中药茶饮,提供个性化饮食指导和科学运动建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重管理方案,运用中医智慧帮助居民健康减重。李芳提醒,减重不能依赖单一方法,科学饮食、合理运动和中医调理相结合,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健康减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