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书动
■周遂成

  我算得上一个书虫,十多年寒窗苦读,数十载教坛耕耘,尽与书打交道。所以,我对书情深意浓,任凭窗外流光溢彩,我自安坐书桌,不是“万般皆下品”般的清高,亦不是“书中自有颜如玉”般的痴呆,只为享受那份读书之乐。

  犹忆学生时代,每逢周末和假期,那时买不起书,我总会借来一摞图书,痛痛快快地读一番。那时,虽说条件艰苦,但苦中有乐。盛夏,我畅游书海,汗湿衣衫,浑然不知;隆冬,我挑灯夜读,寒风呼啸充耳不闻。那种方式叫速读,酣畅淋漓,一醉方休。

  1977 年进入教育界,边教书边自学语言文学。在学校,下班后我养成了睡前读书的习惯,或埋头青灯下,或斜倚床枕边,每日必读十几页,然后挺直腰背,伴着书香入眠。这种方式叫品读,细细咀嚼,有滋有味。

  曾经,我是学校图书室的常客,我不可一日无书。有时外出或进城市,我逢书店必进,如同在沙漠中发现了绿洲。手头拮据时,我就到二手书摊淘宝。学生时代那些想读而未读的书,或是因囫囵吞枣而留有遗憾的书,我尽量得以补偿。徜徉其中,反复摩挲,爱不释手。这种方式叫回读,历久弥香,回味无穷。

  到了假期,别人忙着规划旅程,我一则无钱,二则无时间,我则沉浸于书海,且自鸣得意:纵横天地间,潇洒走一回!一杯茶的工夫可以游览一处名山,一日之内能够环游世界。从北平的小羊圈胡同到湘西的边城世界,我饱览了各地风情;从战前的运筹帷幄到沙场上的金戈铁马,我追溯过历史风云;从《史记》中的楚霸王到《红楼梦》中的林妹妹,我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透视社会百态,体验人情冷暖,喜怒哀乐,如临其境。书中旅行,既无颠簸之苦,又免窘困之态,自由掌控,悠哉游哉,何乐而不为?

  读书需要时间和精力,时间有限,就要量时择书;精力有限,就要量力择书。假期我选长篇,双休日读中篇,零星时间看报纸杂志。一篇小品文只需四五分钟,若有一刻钟,我会选读一篇短篇小说。日里,不管有多忙,我总有读书时间。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我勤于买书,且敝帚自珍,积攒的书摆满了书架,书柜。有这些良师益友相伴,我快乐而充实。妻常拿我打趣:“咱家居室寒碜,书橱倒有两个。书中自有千钟粟,你咋吃成麻秆模样?”我笑着回应:“我是铁杆书虫,为书衣带渐宽终不悔!”

  打开一本书,犹如推开一扇门。疲倦的时候,读书让人放松;闲暇的时候,读书让人充实;烦躁的时候,读书让人解脱;兴奋的时候,读书让人理智……

  与书结缘,开卷有益。我从书中汲取营养,激发灵感,曾经因读书而工作亮丽。“腹有诗书气自华”,三尺讲台,我海阔天空,得心应手;工作之余,我勤于总结,笔耕不辍,天道酬勤,我的一些“豆腐块”陆续见诸报端。当一个爱读书的人,读到自己散发着墨香的散文和诗词诗歌的作品,能发表在报刊及网络平台上,那心情怎一个“悦”字了得?

  真所谓:勤读诗书眼界新,腹有文心道自纯。铺笺可晓天下事,纵览群书酬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