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实验小学60周年办学经验系列展播之③
校训立魂,育见未来
——“博爱求思雅行正德”的教育哲学与实践探索

  2011年,咸宁市实验小学在时任校长习海平的引领下,确立了"博爱、求思、雅行、正德"的八字校训,她是学校文化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凝聚了全校上下对教育目标和学生成长的共同追求。她如同一座灯塔,为莘莘学子照亮成长之路,从多个维度构建起全面而立体的教育标的,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博爱:润泽心灵的仁爱之泉

  “博爱” 以善物亲仁、宽厚博爱为内核,是学校育人的情感底色,旨在培养学生超越个人与小团体的大爱精神。在校园,学校构建 “成长互助小组”,让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结对,高年级同学分享学习方法、生活经验,低年级同学则以纯真的热情回应,形成互助互爱的良好氛围。每学期,学校定期组织 “爱心捐款” 活动,据统计,近三年累计捐款 10 万元,帮助数百名山区贫困孩子改善学习条件。这些实践让学生在助人中感悟快乐,在奉献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将抽象的 “博爱” 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滋养出善良温暖、尊重包容的美好人格。

  求思:点燃智慧的思维火花

  “求思” 倡导笃学励志、求新锐思,聚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求知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探索的热情。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打破传统的 “灌输式” 教学,设计诸如 “假如你是故事主人公,会如何抉择” 等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结合文本与生活经验展开讨论。数学课堂中,通过 “超市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等生活化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难题。“自制简易机器人” 等趣味实验与 “校园科技节”,则为学生搭建起实践创新的舞台,让创新思维在动手操作中蓬勃生长,为终身学习注入不竭动力。

  雅行:涵养气质的文明之风

  “雅行” 致力于培养学生明礼修身、言馨行雅的素养。是学校对学生行为规范的细致要求,旨在培养学生优雅得体的行为举止。从入校的 “文明礼仪第一课” 开始,学生便系统学习鞠躬礼、问候礼等校园礼仪。校园里,设置 “文明监督岗”,由学生轮流担任监督员,互相监督提醒言行是否文明。学校开展 “雅行少年” 评选活动,从课堂表现、课间行为、卫生习惯等多个维度进行评选,激励学生自觉践行雅行。学校还将雅行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通过 “小手拉大手” 活动,鼓励学生带动家长一起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环境。如今,走在校园里,处处可见学生们轻声慢步、彬彬有礼的身影;在社区中,也时常能看到学生主动捡起垃圾、礼让行人,成为传播文明的小使者。

  正德:筑牢根基的道德之石

  “正德”倡导崇德弘毅、体健气正。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导向,致力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学校开发特色德育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故事教学、情景模拟等环节,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领悟道德内涵。主题班会围绕 “诚信”“友善”“责任” 等主题展开,通过观看道德模范事迹视频、开展小组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校园里涌现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事迹层出不穷,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明辨是非、坚守道德底线的良好品质 。

  “博爱、求思、雅行、正德” 八字校训,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共同构筑起咸宁市实验小学的育人蓝图。情感、思维、行为、品德四大维度协同发力,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心怀大爱、勤于思考、举止优雅、品德高尚的学子,为社会输送了众多栋梁之材,也为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生动范本。 (通讯员刘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