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聚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打造制造业强县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本报讯(记者 李思源 通讯员 刘颖)4月16日,在“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通城县专场上,通城县科经局局长华雄分享了关于该县实施省级专精特新培育试点县的经验做法和显著成效。

  “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三个专精特新培育试点示范县之一,通城县目前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家。”华雄介绍,通城县创新建立实施“六个一”工作机制,即一名包保县级领导、一个服务部门、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工作机制、一套支持政策、一个培育方案。县里成立了高规格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印发《培育方案》和《奖励办法》,并组建了专精特新产业联盟,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具体培育措施上,通城县建立了“三库”管理体系,即储备库、培育库、实施库,并实施动态管理和梯度培育。通过定期组织专业培训、“一对一”辅导、邀请专家团队现场指导等方式,实现即时申报、即时审核、即时上报的高效服务。同时,加强与省、市主管部门的对接沟通,全程跟踪认定结果。

  此外,通城县大力弘扬“金牌店小二”精神,实施“保姆式”服务。通过开展“我为企业解难题”和书记、县长跑订单等活动,第一时间化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帮助企业争订单、拓市场、增融资。在资金支持方面,县财政每年兑现专精特新奖补资金不低于1500万元,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为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华雄表示,下一步,通城县将把专精特新培育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支撑与抓手,以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倍增,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壮大壮强,力争到2027年,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0家,为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通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