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竖书春秋,声韵传薪火。为锤炼教师基本功,涵养教育匠心,4月21日,咸宁市浮山学校教联体举办“两字一话”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打破教龄界限,覆盖教联体内全体教师,以笔尖展功力,以声韵诉情怀,上演了一场教学技艺与人文底蕴交融的精彩盛宴。
钢笔字 一横一竖见风骨
铺纸执笔,落墨生花。钢笔字赛场上,教师们凝神静气,笔走龙蛇。一横一竖撑起方正格局,一撇一捺勾勒教育人生。老教师笔锋沉稳,如松立岩间;青年教师字迹清秀,似竹映碧水。
咸宁市浮山学校镇桂芳老师虽从教二十余年,比赛中仍一丝不苟,她说:“比赛让老教师重燃精进之心,更让学生在教师的字里行间感受严谨与热爱。”
粉笔字 一板一擦写春秋
三尺讲台育桃李,半寸粉笔写乾坤。粉笔字比赛中,教师们执笔如剑,挥洒自如。《登飞来峰》的豪情、《己亥杂诗》中的开阔胸襟,在沙沙的书写声中跃然黑板之上。记者在现场看到,老师们的板书或遒劲如松,或清逸如云,方寸之间尽显师者匠心。
咸宁市第十六小学参赛教师佘稀梧感慨:“粉笔字不仅是工整的符号,更是笔画的起承转合。每一次落笔,都是对汉字文化的敬畏与传承。”
普通话 一腔一调总关情
声动梁尘,情满讲堂。普通话赛场上,参赛教师以声为媒,以情为舟。《院中打枣》的童趣、《读西游品红楼》的哲思、《与朋友风雨同舟》的赤诚,在抑扬顿挫中流淌。他们的声韵或铿锵如金石,或温润如春泉,展现出教师对语言艺术的深刻领悟。
咸宁市浮山学校教师王清秀动情地说:“普通话不仅是标准发音,更需与文本共情,让汉字在课堂中焕发温度。”
教联体 以赛促教 薪火相传
比赛落幕,余韵悠长。评委从字形规范、情感表达等多维度细致评分,教师们亦在切磋中互学共进。咸宁市浮山学校党总支书记吴浩表示:“此次活动打破年龄壁垒,让新老教师同台竞技,既夯实了教学根基,更彰显了‘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正如佘稀梧老师所言:“教书育人者,亦是永恒的学生。”
笔墨无声,却写就师者风骨;声韵有痕,终镌刻教育初心。这场“两字一话”竞赛,不仅是技能的比拼,更是一场文化的修行。下一步,咸宁市浮山学校教联体将继续以赛为桥,让基本功训练融入教联体老师日常,让教育匠心在传承中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