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王亚平 程志华)春风有信,花开有径。2月11日,咸宁市实验小学迎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与往年不同的是,校门口迎接学生的不只有老师,还有智能机器人“宾果”。它们挥动机械臂与孩子们击掌互动,用童趣语音播报开学祝福,回答学生及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引得家长和学生纷纷驻足围观拍照,校园内外洋溢着科技探索的热烈氛围。
当日,咸宁市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在心愿墙上写下梦想:“我想发明会救火的机器人”“我要用AI保护长江江豚”……当科技浸润童年,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或许正是未来改变世界的种子。
作为咸安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学校”,一直以来,咸宁市实验小学不断深化科技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开发利用多领域、多类型资源,深入推进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主题课程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开学首日,在该校党总支书记黄建军的带领下,全体教师积极参加AI赋能教育教学培训。旨在让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学、管理和校园生活。
“在‘双减’背景下,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技术工具人’,而是激发创新思维。”该校副校长王亚平介绍,除五年级试点智慧课堂外,学校将开设“AI创客及科技教育社团”,与高校、企业、科技馆等部门共建咸宁市实验小学科技馆、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打造科技教育示范校,未来,咸宁市实验小学将全面推进智慧课堂建设,每个班级都会有自己的AI研究课题,从智慧农业到城市交通,让孩子用科技解决真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