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奶奶罹患颅内动脉瘤,危急之际,武大中南医院咸宁医院神经外科——
医生用5枚弹簧圈为她“排雷”
●记者 夏咸芳 通讯员 刘志

  “衣柜里还有几件换洗衣服,也要一起打包起来带走……”6月5日下午,武大中南医院咸宁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内,家住咸安的盛奶奶与家人一起高高兴兴地收拾着物品,准备着出院事宜。谁能想到,就在12天前,盛奶奶还是一名颅内动脉瘤的患者。

  她的康复,得益于武大中南医院咸宁医院神经外科刘晓晖主任医疗团队,5月24日,在排除万难的情况下,刘晓晖主任医疗团队为盛奶奶完成了院内首例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该手术的成功完成,标志着该院神经外科在颅内动脉瘤治疗方面再上新台阶,颅内动脉瘤治疗进入微创时代,为颅内动脉瘤患者提供更安全可靠的医疗保障。

  ◆患者头昏住院 意外查出动脉瘤

  今年77岁的盛奶奶,既往“高血压”病史,5月13日,盛奶奶因为头昏,被家人送往武大中南医院咸宁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入院后经过常规颅脑检查并没有发现明显异常,但是症状并没有缓解,病因依旧不是特别明确,为了查找病因,神经内科团队为盛奶奶进行了DSA检查,检查结果提示:盛奶奶左侧颅内有一个前交通动脉瘤。

  情况紧急,手术指征明确,5月20日,医院将盛奶奶转入院内神经外科住院治疗。

  ◆医生精准“排雷” 老人感激点赞

  该院神经外科刘晓晖主任医疗团队接诊后,立即为盛奶奶完善了相关体格检查,结合患者病情考虑到左侧颅内前交通动脉瘤,遂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充分地沟通,经过科室讨论,决定行经导管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

  5月24日,在全麻插管下,在刘晓晖主任带领下,在助手医师李建波的紧密配合下,武大中南医院神经外科马义辉主任为盛奶奶进行了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术中,在盛奶奶左侧颅内动脉造影发现一前交通动脉瘤,给予3D血管成像后,见动脉瘤约5.6×6.0mm,朝向左上方,医生们立即通过微导管为盛奶奶动脉瘤腔内相继置入5mm×10cm,4×10cm,3×8cm,2×4cm,1×2cm大小的5枚弹簧圈,将动脉瘤彻底栓塞,至此,埋藏在盛奶奶颅内的“定时炸弹”终于被成功解除,术后盛奶奶情况明显好转,麻醉清醒后,老人在病床上对医生们直接竖起了大拇指。

  ◆形成过程隐匿 需及时干预治疗

  据刘晓晖主任介绍,颅内动脉瘤并非常说的良性肿瘤或者恶性肿瘤,它是指颈部动脉的动脉壁薄弱后引起的局限性异常膨出,由于颈部动脉是一个巨大的动脉,是人体里边非常粗大的一根血管,这个地方一旦形成了动脉瘤,并且破裂出血,很难轻易止血。哪怕是通过外力的作用,将血管压闭,有可能远端也会造成缺血性质的改变,从而造成了脑梗死。因此该疾病属于出血性疾病和缺血性疾病共同并存的一种疾病,由于颈部动脉瘤形成过程隐匿,在没有破裂或者很小的时候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一旦破裂将会引发后期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需要立即进行治疗。

  ◆紧密型医联体 造福区域百姓

  目前,DSA是该类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DSA图像清晰,分辨率高,能更直观地发现病变血管,定位测量和诊断狭窄血管,同时为后续的介入治疗提供真实的立体图像。而以介入方式实施的颈部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虽然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但对医生技术要求也更高,此前,该类患者都是直接转诊至省级医院进行手术,自2020年7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成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后,3年多来,该院各科医生紧抓机遇,虚心学习,从多学科、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开展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战略协作关系,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培训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在推进医院学科建设、提升医院学术水平、扩大医院影响力的同时,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成果惠及区域百姓,造福群众健康,而盛奶奶的康复正是这一举措造福百姓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