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9日 星期
标题导航











































点燃文明火种 让每一颗星星都闪闪发光
——咸宁市特殊教育学校文明校园创建纪实
●策划 徐卓 胡义峰 记者 夏咸芳 通讯员 朱祖开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听不到大自然的声音,他们不能开口欢唱,他们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星星宝贝”,在普通人眼里,这些“星星宝贝”们给人的或许只有无奈和感伤。

  然而,在咸宁市特殊教育学校,同样是这样一群“星星宝贝”,在老师们满满的爱心滋润和教育下,他们不仅学会了文化知识和与人沟通的能力,甚至学会了文明礼貌,虽然他们可能笨拙甚至吐字发音都有问题,但却让人感受到他们在用心努力地学习和生活,每当人们对他们给予帮助,给予赞美和掌声时,他们或礼貌地以手语表示谢谢,或吐词不清地说着“谢谢”,有的小朋友甚至会用手语或用一个拥抱来表达自己的爱意。

  近年来,学校在朱祖开校长的带领下,将文明校园创建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努力遵循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个体差异,在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同时,坚持用温柔的双手,办有温度的教育,尊重生命,遵循规律,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能够体面的生活,确立了以“能生存,会生活,要自强”为内容的圆梦文化,以“牵着你追光成长”为办学理念,以“爱心相伴,助残圆梦”为校训,以“自信图强,阳光向上”为校风,以“呵护学生,点亮梦想”为教风,以“动脑动手,乐学勤学”为学风,努力探索并形成了“教育——康复——职业训练”于一体的办学模式,精准因人施教,充分发挥课程、课堂、管理、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校园中温润心智,在实践中快乐成长。

  亮点一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为校园建设夯实文明根基

  学校持续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以服务为根本,树立学校班子形象,把“四个意识”作为学校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内容、考察识别干部的首要标准、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扎实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加强教师党员队伍建设。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和战斗力,学校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建工作责任制和“三会一课”等,注重制度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同时,注重发展吸收年轻在教学一线的新生力量入党,为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为创建文明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亮点二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校园创文注入“生命之水”

  学校把“发现、发展、点亮生命”作为对教育的最高追求,把师生共同成长作为创办特殊教育的必然途径,通过专家引领、青蓝工程和教学研讨等方式为教师培根筑基、充电赋能,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初步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锐意进取、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为校园文明建设注入生命之水。

  先后开展“我向师德模范学习”活动,学习宣传师德模范、优秀党员教师的经验,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的教职员工见贤思齐、自我提高;采取师徒结对的方式,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健全梯级名师遴选、培养考核等机制,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不仅极大地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更是为校园创文注入了“生命之水”。

  亮点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师生构筑精神文明“家园”

  学校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组织实施了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确立了校园文化主题、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并对之进行精神内涵的凝练和归纳。让学生能生存、会生活、要自强。

  学校构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推动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制度化开展,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和体育节,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打造了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的一系列品牌活动,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文化品位、艺术修养与综合素质,为师生构筑了精神文明的“家园”。

  亮点四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为“星星”学习成长保驾护航

  学校重视校园特色文化营造,致力于一楼一景皆有品,一花一木都育人。近年来,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更是下了大力气、深功夫,让校园规划布局更合理,校园建筑、道路、景观达到使用、审美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让校园绿化美化迈上了新台阶。

  学校还将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创建工作相融合,注重校园公共场所人文景观建设,同时,巧妙地将学校办学传统、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等特色与文化元素纳入校园规划布局和各功能区域建设,充分挖掘提炼校园微景观、文体设施的文化内涵和育人元素,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亮点五 加强活动阵地建设 让校园文明实践遍地开花

  在校园文化阵地建设中,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受文明风尚的熏陶,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推进了德育建设,营造了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

  学校首先抓好少先队和“班队”阵地建设,为组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利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学校网站、校报、黑板报、宣传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氛围,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以德育课程为主阵地,以学科育人、社会实践、传统文化等多种形式为抓手,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传统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丰富德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将党史国史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我的中国梦、“我们的节日”“三爱”教育、学习和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等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贯穿其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自立自强教育、人格修养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做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高素质、讲文明、有爱心等良好素养的中国人。

  为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正向合力,学校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每学年最少进行一次家长、社区座谈会,深入了解家庭、社区、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交通安全,遵纪守法,习惯养成等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亮点六 加强学校特色教育 让学生以自信姿态面对人生

  近年来,学校形成最大共识,凝聚最大合力,一步一个台阶,全力以赴让每个残障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积极践行“牵着你追光成长”的办学理念,挖掘学生内在潜能,以“能生存,会生活,要自强”为内容的圆梦文化,遵循特殊学生的学习规律,先后开设了烘焙、洗衣、理发、茶艺、客房服务、园艺等特色课程,成立了轮滑队和音乐、美术社团,致力于特殊孩子的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为“星星”们搭建就业的平台,让学生以更加昂扬自信的姿态面对人生。

  一批残疾儿童从这里“走出家门”,考入心仪的大学。如,该校毕业生吕冬同学考入天津理工大学,杨芬和朱志敏同学考入河南中州大学,徐昕和方培源同学分别考入北京联合大学和长春大学。程振宇同学获2022年湖北省“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学校也先后获得“湖北省特殊教育先进学校”“湖北省残疾人之家”“湖北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咸安区群众满意学校”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