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高中是全国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咸宁市“市级示范学校”,秉承“追求卓越 德才咸高”的办学理念,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校训。
近年来,咸宁高中提倡“拔尖人才培养,双师同堂教学”的模式,学校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文、理、艺术体育类“三条腿”并行,高考取得丰硕成果,为祖国的繁荣兴盛培育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到2022年,该校一本线以上人数不断刷新纪录连续突破400人、500人、600人大关,考上清华、北大3人,考上中科大少年班6人。
今年,该校在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怀下,全体师生共同努力,迈出新的步伐,攀上新的高度,实现新的跨越,迎来了2023年高考成绩的辉煌。今年高考,该校一本上线652人,比去年增加了36人,再创历史纪录;致远班全班超过600分,平均分651分;4个理科实验班一本上线率达100%;物理系列最高分681分,甘智海、刘增煊、干佳雯等3人过清北线。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优秀学生背后的故事……
甘智海 刻苦学习,坚持刷题
甘智海是咸宁高中竞赛部的学生。他品学兼优、刻苦学习,今年高考在咸安区以物理系最高分681分夺得第一名。学习中,他严格要求自己,请教老师,咨询同学,寻找解决难题的方法,课后最爱做的功课就是刷题。
在老师眼中,甘智海是个刻苦、努力、有毅力的学生。初中二年级上学期,甘智海才考入竞赛班,为了追上同学,每天中午、晚上都能看到他在补课的背影。那时的甘智海才13岁,就知道时间的宝贵,连吃饭都分秒必争控制在10分钟内解决。在同学的眼中,他吃饭的样子令人难忘,补课的背影令人记忆犹新。
物理是甘智海最喜欢的一门学科,而英语最令他感到头痛。为了提升英语的成绩,英语老师刘梦弦悉心辅导,为他定制补习计划,加强刷题、强化听力,持续了整整一年时间。通过持之以恒地学习,甘智海的英语成绩提升了近20分。
甘智海生活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他的成长离不开父母17个春秋的养育,正是父母的陪伴和鼓励才造就了现在的甘智海。
从幼儿园起,甘智海的父亲就坚持接送他上学、放学,给他送饭;母亲悉心地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定期和他谈心、呵护他、鼓励他。父母成为甘智海成长道路上的守护者和坚强的后盾。
“父母是我的精神支柱,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咸高是让我梦想起航的地方。”甘智海自豪地说。
刘增煊 把握心态,磨炼意志
18岁的刘增煊,是一个阳光自信的学生。在今年高考中以677分过了清北线。
在刘增煊看来,此次高考他之所以有好的发挥,一方面是平时做了大量的习题,并且能举一反三;另一方面就是老师的倾心辅导,父母的暖心关爱。
刘增煊表示,咸宁高中的老师是他人生的灯塔。6年来,学校的各科老师对他的教导既一丝不苟,又循循善诱。尤其是高三这一年,老师们认真细致的态度、无微不至的关心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进入高三后,刘增煊感到自身的能力有所欠缺,经常找老师请教问题,老师们每次都耐心细致地为他答疑解惑。英语老师刘梦弦为了帮他把一篇英语阅读的写作逻辑和解题技巧讲清楚,能从晚上6点一直讲到7点半,连吃饭的时间都忘了;语文老师周清秀对学生的教导也是尽心尽力,就算脚受伤了,仍然坐着轮椅坚持上课……在刘增煊看来,老师们的精神,就是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他、鼓舞着他勇往直前。
刘增煊的父母都是咸宁高中的老师,父亲为陪伴在儿子身边,10多年前原本在湖南一所大学任教的他,毅然回到咸宁教书,耐心地“陪读”在孩子身边。
书信是心灵交流的桥梁。高考前夕,刘增煊的母亲给他写了一封励志又暖心的信。刘增煊看到信后十分感动,本来考前略有紧张的他豁然开朗。正是父母对自己的不断肯定,让刘增煊在这次高考中能超常发挥。
在咸宁高中成长的6年,刘增煊认为校长朱大浩创建的竞赛部,令他找到了学习的动力,磨炼了自己的意志,拓宽了视野,有了追逐的梦想。
干佳雯 比学赶超,加速成长
17岁的干佳雯,在今年高考中以675分过了清北线。她的成绩来自于平日的勤学苦练和老师同学的悉心帮助。
小学毕业后的干佳雯就考进了咸高少年班。6年来,在咸高老师的耐心教导下,培养了她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并在全国生物学联赛中获二等奖,在叶圣陶杯中学生作文比赛中获省级二等奖,在外研社杯英语素养大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
知识是一个整体,各科均衡发展才能表现出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想学生在学海中游刃有余,每一个老师都应注意纠正学生的偏科现象。干佳雯的物理学科偏差,高一高二期间,物理老师徐芳对她的成绩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习上,最难忘的就是老师的辅导,同学的帮助。其次就是同学的互相补习、互相督促,让干佳雯有了一股比学赶超的拼搏劲。
爱拼才会赢。高二期间,干佳雯参加了高考,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参加了中科大少年班复试的资格,在参加考试的过程中虽然无缘中科大,但收获颇丰。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生活中,干佳雯的母亲对她十分严格,坚持开卷有益的理念,督促她多读书,开阔视野。童年时期的干佳雯无忧无虑,但进入初中后,其父母对她十分的严格,一年365天不间断的接送与送饭。父母用无声的爱呵护干佳雯健康快乐地成长,激励着她不断前行。
干佳雯将高考志愿选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系。她告诉记者,她对法律的理论很感兴趣,梦想是成为一名司法工作者,做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好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