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在教育的百花园内,许许多多的教师在教学一线默默地耕耘,辛勤地劳作,他们用心血和汗水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在咸安,也有这样一位老师,29年来,她先后担任过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和副校长之职,虽然她的职务在不断变换,但她教书育人的岗位却始终未变,始终在校园这片净土上,热情无私地奉献,默默辛勤地耕耘。在不断创新的教学实践中,摘取了累累教学硕果;在仁爱严慈的德育工作中,收获了丰硕的芳香桃李。她用一颗温暖的心陪伴着孩子们成长,在平凡的岗位上忘我地工作,谱写了一曲充满激情的奉献之歌。她是袁丽娟,是咸宁市泉都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
■初涉讲台 克难攻坚
1993年8月,从阳新师范毕业的袁丽娟走上了讲台,开始了她新的人生之旅。刚进学校,她便被安排带学前班语、数,并兼任班主任。初为人师的她并没有畏难,毅然接受了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当起了“孩子王”。
然而,学前教育工作的平凡和琐碎还是出乎了袁丽娟的想象。每天,她不但要带着孩子们游戏、玩耍和学习,还要照顾好每个孩子的吃喝拉撒。为确保服务好每一位幼儿,她每天都是最早一个走进教室,最后一个离开教室。除提前半个小时到校,提水、扫地、摆桌椅,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迎接孩子们到来外,她还得挨个检查他们梳没梳头,穿没穿好衣服,吃没吃早餐,若发现问题,就帮助幼儿及时解决。放学后,她又得组织学生站好路队,护送他们回家,然后关好教室的窗户,锁好门,课余时间她还要进行家访,为成绩差的幼儿补课,那段时间,学校几乎成了她的家。
■甘为红烛 乐于奉献
1995年,袁丽娟担任四年级的语文、品德教师兼班主任,结婚时,教育组领导批了她一个星期的婚假,可心系学生的她,不等假期结束就返回到学校上课。就连怀孕期间,袁丽娟也没放弃教学,始终坚持给学生上课,由于她的体质较差,再加之过度劳累,有两次差点晕倒在讲台上,老师们都劝她请假休息,但她执意不肯。直到生产那天上午,她才去了医院,当天中午两点多钟,孩子就出生了。
考虑到离期末考试只有20多天时间,正在坐月子的她担心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仅休息了九天时间,就拖着虚弱的身子走上了讲台,硬撑着给学生上复习课。好多人知道后都说:“你真傻,?你不要命啦,女人月子坐不好,一辈子会很难过,你要是得了病,后悔都来不及了。”她听了以后,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转身又开始忙碌着教学事宜。那次期末考试,她所带的语文、品德均获全处第一名。
■既是良师 又是慈母
袁丽娟认为,有爱才有教育,爱孩子是为师之本。为此,她蹲下来与每个学生谈心, 了解学生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老师真切的爱;她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心声,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一个热情和蔼的人,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对于班上的后进生,她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会“对症下药”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转变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2003年,学生小春(化名)从浙江转到袁丽娟班上就读。由于母亲去世得早,小春一家3口人全靠小春父亲在砖厂打工为生,家里经济十分困难。由于交不起学费,父亲打算让小春辍学回家。袁丽娟知道后先后四次上门做家长的工作,并自掏腰包替小春垫上学费,使小春得以重返校园,让小春及其家人感激不已。为了表达谢意,2004年大年初一的早晨,父子俩专程前往袁丽娟家里给她拜年。
■默默耕耘 孜孜求索
袁丽娟认为,教师是教育者,也应当是学习者,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担当起培育人才的重任。为此,她一边任教一边坚持进修,并积极参加各项培训。为了推动新课标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她带领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教改,且身先士卒,带头说课、讲课,2006年,在“四优”评选活动中,她的说课《找春天》获得市级二等奖。她还多次撰写论文,总结教学经验,其中撰写的论文《文本阅读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在《中国教工》杂志发表;《指向言语审美的小学语文教学延展初探》在《中国教师》杂志发表;《巧用电教媒体 优化课堂教学》获省级一等奖;《选用电教媒体 整合音乐资源》获市级一等奖;《浅谈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获市级一等奖,她辅导的学生钱博同学在第二届“三峡杯”小学生习作大赛中荣获省级一等奖;孙权同学在湖北省第六届“天地杯·中华赞”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荣获省级二等奖,她也荣获了优秀辅导老师奖……
29年来,由于勤奋好学,常规工作落实到位,袁丽娟所任的学科每年在全处的期末检测中均名列前茅,她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区级教学常规工作先进教师、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和艺术教育先进个人。今年教师节,她被咸安区教育局评为“十佳师德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