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9日 星期
标题导航

咸宁市第三小学
美丽校园 共同缔造
●记者 夏咸芳 通讯员 石强
▲校园改扩建前后对比图

  “去年寒假,学校改扩建工作才破土动工,我们家长真是做梦都想不到今年9月校园就得到全面提档升级,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梦想真的实现了!”9月5日,开学典礼现场,学生家长代表刘枣的一席话也道出了咸宁市第三小学周边居民的心声。

  去年来,为扎实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市委、市政府,咸安区委、区政府以及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强有力领导下,咸宁市第三小学把坚持以上率下履职尽责,把察民情、听民意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把解民忧、暖民心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办学宗旨,以“仁和教育”作为办学理念,实施“和乐课程”,打造“五个校园”为办学目标,即文明校园、平安校园、书香校园、智慧校园、动感校园。在党支部书记、校长刘胜利的带领下,全校教职员工上下一心,群策群力,聚焦群众现实需求,出实锤求实效,全面统筹推进,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共同缔造人民满意教育。

  四轮家访见成效 家家户户展欢颜

  学校印发了《咸安区教育系统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方案》的通知,制定了《咸宁市第三小学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方案》,并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校长刘胜利为组长的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宣传组和监督组。校党支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推进咸安区教育系统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心民实践活动,校领导班子成员以上率下履职尽责、带头下沉,形成了主要领导统筹调度,工作专班各司其职,职能部门精诚协作的良性格局。

  今年暑假,校党支部严格落实咸安区教育局部署,分四轮组织党员干部和教师一起深入2000多个学生家庭,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微信联系等形式,多种渠道倾听群众呼声,了解民意诉求,在一线发现问题,找准需求,建立民情清单,强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仅如此,学校还每月定期召集各部门会商,研究解决共性重大问题;各部门每半个月召开专题调度会,研究解决个性突出问题;各包联领导、党员教师每周碰头一次,了解师生及家长的诉求,落实帮扶政策。经过四轮家访,共征集家长“微心愿”38条,经梳理汇总确定了5项具体任务,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牵头包干推动解决,并制定具有长远性、机制性工作措施,着力解决学生家长“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这5项具体任务全部予以落实。

  提质改造教育路 缓解师生行路难

  “盼了好多年,这段路终于拓宽修好了!”9月1日,走进郭林巷,站在通往咸宁市第三小学的路口,望着新改造的郭林路,新学期刚开学的师生们高兴地说。

  咸宁市第三小学创建于1966年,是一所老牌学校,位于温泉城区中心。自创办以来,校门口的郭林巷道路极其狭窄,每当上放学时,经常是人流、车流挤得水泄不通,特别是下雨时,道路更是拥堵难行。给全校2000多名师生的出行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近年来,该道路虽进行过几次改造,但由于受限于周边环境,无法拓宽。

  为此,学校向上级相关部门提出改扩建、硬化路面申请,得到市、区领导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专程前往调研并提出郭林巷道路改扩建指导性建议和意见,最终形成决议:在拓宽郭林路同时,拆除市建委办公楼,改扩建为学校停车场,解决家长上放学接送学生停车问题。今年7月份,在市城投和市城管执法局的大力支持下,该校门前郭林路路面改造工程正式启动。9月1日,一条崭新、宽阔的硬化新路为广大师生及周边居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也为全新的咸宁市第三小学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全力推进改扩建 创办韵味新校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于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盼,很多农村孩子纷纷涌入城区就读,致使城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生源爆满,现有学校容量严重不足。在市区两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强有力领导下,城区的老校区纷纷进行改造,一些新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

  作为一所拥有56年办学历史,位于中心城区的咸宁市第三小学,生源容量更是日渐爆满,难以满足周边众多学子的入学愿望,同时,学校周边破旧不堪的场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形象。为了实现学校不断可持续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2021年寒假,市委、市政府决定投资2800余万元,对市第三小学旧校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市区教育局根据校园基础设施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拟定改造方案,重点解决校园后面12家住户出入通道、学校楼体外立面改造、教学楼改扩建以及学校教学楼旁八家住户搬迁问题,科学制定实施计划,统筹推进项目实施。经过半年的努力,2022年8月底,咸宁市第三小学老校区校园环境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全面完工,除新改扩建一栋教学楼外,还对原有的四栋旧教学楼进行了统一粉刷,形成了整体的和谐之美;对文化墙、宣传栏进行了统一规划,形成了整体的文化之美,让校园环境得到提档升级,改扩建后的校园新增教室16间,新增公办学位900多个,满足了周边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盼,让周边学子不再受“入学难”问题困扰,受到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

  最让人感动的是,为了让学校实施封闭管理,改造期间,咸安区区委、区政府领导坚持以下率上,结合办事处、社区带领学校拆迁小组,多次下基层察民情,莅临施工现场,帮助协调住户搬迁,并与米厂小区协商,将校园后面12家住户出入通道改向米厂小区方向。

  如今,走进咸宁市第三小学,升级改造后的教学楼、平整宽阔的塑胶操场、温暖明亮的教室、智慧化的教学场景……处处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初秋的暖阳下,操场上学生们的跑跳声、欢笑声,为这所近百年的老校增添了新的色彩,一所环境优雅、校风纯正的“三小”正昂首阔步迈向未来。

  打造优学“新门面” 恢复校园原生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不少学校的沿街房纷纷开出了小店铺。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校提供更优的教育质量和打造更好的教育环境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退租还教”成为大势所趋。对此,咸宁市第三小学也不例外,市三小整个校园面积仅有1公顷左右, 37个教学班分布在四幢教学楼里,2000余名师生在校学习、活动、办公全部挤在其中,对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积极开展素质教育造成不利影响。为增加学校各类功能室,去年12月,学校积极响应、落实市委、市政府指示,实行行政包保,成立门面回收工作专班,深入到每个租户家中,开始着手学校教学楼门面清退工作。

  然而,理想虽然很丰满,现实却十分骨感。随着学校门面回收工作的大力推进,承租户却不予以“买账”。他们以各种借口抵制门面回收工作,或漫天要价,或坚决不肯中途退租,都是“难啃的骨头”,为学校门面回收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如,门面房退租“钉子户”小杨,便是其中一块最难啃的“骨头”。虽然时任温泉教育总支书记郭建平、校长刘胜利和温泉办事处相关领导以及学校回收小组成员,多次去门面、或去他家中做思想工作,但均遭到小杨的反对驱赶,有时她甚至直接就用一个字“滚”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面对小杨及其家属的不配合,作为学校门面房回收小组组长校长的刘胜利并没有气馁,更没有放弃。他和大家相互打气,相互鼓励,纷纷出谋划策。最终,通过各种关系,查到小杨丈夫家住在咸安区汀泗桥镇彭碑村,而此时,已是大年腊月二十九日夜晚,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时节。当夜,刘胜利带领回收小组成员专程开车赶往彭碑村小杨家中,找其家人帮忙做思想工作。由于气候恶劣道路不熟,好几次司机都走错了路。甚至有一次险些将车开到池塘里面,在众人惊魂未定的情况下,司机再次迷失方向,将车辆开进树林中绕起了圈圈。眼见着无法准确找到小杨家中,办事处领导又想方设法打听到彭碑村村支书电话,最终在村支书的帮助下,众人才顺利找到小杨家,最终,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众人做通了小杨的思想工作,让其顺利退租。

  “事实上,基本上每个门面回收的背后都有一个辛酸的故事。”校长刘胜利说,好在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今年5月份,学校门面整体回收完毕。“退租还教”工作提升了学校“软”“硬”两方面实力。今年7月,学校利用暑假期间,调整了校舍布局、更新了设施设备,增加了教辅用房:把已回收的门面改造成了乒乓球室、阅览室、陈列室、报告厅等,并将原来的操场扩建成一个小足球场,把原来8户教师宿舍楼拆除,改建成篮球场……增加了学生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解决了师生教辅用房不足问题,为后期学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校门面回收、改造,教学楼及操场改扩建从开工建设到投入使用,克服了疫情、天气等重重困难,用时仅一年半时间,充分体现了‘三小速度’和市区领导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咸宁市第三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胜利表示,教育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群众需求的难点和痛点始终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未来,咸宁市第三小学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