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切实提升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咸宁市减灾委员会紧扣主题,在我市各地开展2022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目前,全市各地各部门正在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进单位、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活动,积极开展各类应急演练,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氛围。
开启“5·12防灾宣传+研学实践”模式
5月12日上午,咸宁市减灾委员会紧扣“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主题,在赤壁市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举行咸宁市2022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活动由咸宁市减灾委员会、市应急管理局主办,赤壁市减灾委员会、赤壁市应急管理局、赤马港街道办承办,赤壁市有关单位、协会、救援队伍协办。赤壁市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100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当日上午9时,随着一阵悦耳的警报声响起,100余名参训的初中生在教官的组织下,2分钟内快速有序从教学楼疏散到安全区。整个演练过程由无人机拍摄,投到主会场大屏。现场观摩的与会人员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并强调一定要继续加强学习、加强演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做到有备无患,从容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随后,有关单位、协会相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现场展演互动活动,如消防安全、天然气使用、防溺水、水上救援、应急救护、无人机方阵飞行、有奖竞答等,实现以演代练、以练促战、战训结合,确保遇到突发情况能够及时有效自救互救。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很激动、很震撼、收获很大,学到很多减灾和急救的知识,回去一定要讲给家人听。”参训的学生纷纷感慨道。
“咸宁有着‘大江、大湖、大山、大水’,自然灾害易发多发,是有名的‘水袋子’‘旱包子’‘火窝子’,防灾减灾历来是我市上下天大的事。”据市减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学生是社会中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每个学生身后都有一个关心、爱护他的家庭,每个家庭又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面向学生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可以从校园拓展到家庭和全社会,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
下一步,咸宁市减灾委将进一步加强与教育部门以及各类研学营地的沟通对接,争取将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应急演练纳入研学必修课程,夯实防灾减灾的社会基础。
多部门联合普及市民自救互救知识
5月12日上午,咸安区2022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在咸宁万达广场举行。
活动现场,咸宁市及咸安区等20余个部门(单位)的咨询宣传台依次排开,工作人员通过悬挂活动主题横幅、展出宣传专板、派发宣传单和现场答疑解惑等方式,向广大市民宣传防灾避险、生活救助政策、风险普查和自救互救技能等知识。咸安区消防救援大队、咸宁先锋应急救援队和蓝天救援队集中展示了事故救援、水上水下救援、水下成像等装备器材,现场演示了地震室内躲避、应急疏散、火灾初期处理、心肺复苏CPR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等科目,吸引众多群众围观、积极参与有奖问答。
据悉,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咸安区减灾委各成员单位根据部门职责和行业特点,通过开展发放宣传手册、电视广播、宣传报道、短信等方式,向社会公众普及各类灾害事故的知识和防范应对技能,拓宽公众接受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途径;与此同时,还要求各单位针对城市内涝、地震、山洪等灾害以及消防、森林防灭火、燃气泄漏、矿山救援、危险化学品、高空坠落等事故开展应急演练活动。
减灾防灾宣传教育进社区
连日来,咸安区消防救援大队紧紧围绕“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的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普及防灾救灾知识,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氛围。
5月12日晚,“星空夜话”消防安全进社区活动走进了碧桂园社区,利用居民晚饭后散步休闲时间,为小区居民“面对面”传授消防安全知识。活动中,宣传人员详细讲解了当生活中煤气泄漏、电线老化、漏电、充电器火灾等等这些意想不到的灾难发生时,应如何进行自救,如何在保护自己生命的同时又能将损失降到最低,家庭可配备哪些消防安全器材,如何对家电进行简易检查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消防安全知识,告诫大家要提高安全意识,提防身边存在着的安全隐患。
为切实提升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咸安消防救援大队还深入企业、社区、学校等多渠道宣传提升群众防灾减灾能力。
同时,积极拓宽宣传渠道,利用大型商业综合体户外电子屏、香城都市报阅报栏及LED字幕屏、住宅小区电梯入户广告全天候、高密度滚动播放自然灾害注意事项、逃生疏散知识、防火知识和火灾警示片等内容,多形式、全方位引导群众学习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和防灾避险技能,提高群众应急能力和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