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援沪咸宁医疗队抵达上海,开启了守“沪”模式(本报4月8日、12日已作报道)。连日来,咸宁援沪医疗队队员们的情况备受市民关注。
近日,记者联系上咸宁医疗队的部分队员,了解到他们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感谢他们,感谢所有医护人员为抗击疫情所付出的努力。
她儿子今年要中考
收到咸宁需要组建一支队伍驰援上海的通知时,正值晚饭时间,市疾控中心检验检测所所长张莉刚回到家中准备晚饭,等待读初三的儿子放学回家。
放下手上的厨具,张莉急忙地赶回了办公室。拟稿、发文、通知、对接……深夜11点,一支35人的援沪医疗队名单列了出来,张莉在单位做了些准备工作后,回到家已是凌晨,孩子早已进入睡梦中。
“我是有点放心不下孩子的,儿子今年初三了,还有两个多月就要中考了,又是脆弱敏感的青春期。中考临近,他成绩波动有些大,平时盯得紧一些,他状态便会好一些,希望这次援沪不要对孩子升学产生太大的影响。”张莉说,虽然心怀忧虑,但疫情就是命令,一刻也耽误不得。4月3日一早,她简短地跟儿子谈了谈心,便带上行李跟大家会合。
“儿子现在主要由我母亲和我爱人照顾,昨天我跟家里打电话时,我母亲说儿子知道我挂念他的学习情况,为了让我安心工作,这些天在家非常乖,学习也很积极主动,听到这一情况,我也就放心了。”张莉笑道。
作为本次咸宁医疗队领队,在进实验室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之余,张莉更肩负着核酸检测质量控制及外部联络工作。责任重、压力大、高强度、连轴转……连日来,张莉每天都是拿着手机入睡,经常只能休息2、3个小时,但每次投入工作时,依然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团队的小伙伴们戏称她“铁人张”。
接到任务以来,张莉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随时待命,及时传达总队发出的工作指示是她的坚持;咸宁医疗队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队员们的质量控制及生物安全培训,每日的工作日志上报,团队宣传稿的审核是她的任务;积极协调解决队员们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细心周到、无微不至地为大家提供后勤保障是她的责任。她用行动诠释着卫生工作者的担当与承诺。
“这是一次紧急召集,也是一次临危受命,但这对我来说就是疫情期间的工作常态,队员们非常给力,圆满完成任务,带着大家早日平安回家是我最大的愿望!”张莉说,面对疫情,卫生工作者就是保家卫国、守土有责的战士,支援上海既是任务也是使命,他们会全力以赴完成驰援任务,履行“生命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他父亲是肿瘤患者
“媳妇儿,家里情况怎么样?咱爸身体还好吗?孩子们听话不?……”4月12日下午7时许,上海。完成了一天的核酸检测工作,走出实验室之后,王盛博第一时间拨通了妻子的电话。连轴转的忙碌,让王盛博一连好几天没有跟家里联系了,也不知道妻子一个人吃得消不。于是,电话接通后,他就跟倒豆子一样,将他的关心全部倒了出来。
“家里一切都挺好的,你放心吧。”妻子爽朗的声音从电话那端传过来,王盛博这才放下了心。
挂断电话,妻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一边给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喂饭,一边招呼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吃饭。
王盛博来自嘉鱼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也是此次援沪咸宁医疗队的一员。王盛博家中68岁的父亲,因为膀胱肿瘤做了手术,每月需要定期卡介苗灌注治疗。
“每次治疗后,父亲会出现发烧、小便刺痛等情况,需要卧床休息,更需要精心照看。我不在家时,陪伴老人治疗、照料老人饮食起居的担子自然就落到了妻子的肩膀上。”王盛博说,除此之外,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要照顾。这些,都成了王盛博内心的牵挂。
这次王盛博前往上海支援,妻子将家里的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用实际行动来支持丈夫的工作。
“作为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党员,关键时刻,我就应该冲锋在前。”王盛博说,他将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为援沪推迟婚期
今年新年一过,通山小伙子阮雄便将婚事提上了日程。在通山县疾控中心工作的他,此前因为疫情已经推迟了一次婚期。
婚期定在今年5月,双方家长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婚礼。然而,支援上海的通知打乱了阮雄和家里人的计划。
“对不起,我们的婚礼恐怕又要推迟了。”4月5日,阮雄一行抵达上海的第三天,安顿好了之后,他给未婚妻打电话报了个平安,顺便告诉未婚妻,婚礼可能要推迟。
“你正好趁这段时间好好想想,婚礼还缺些什么,等我回来了,全部给你补齐,你别着急,慢慢想。”电话中,阮雄怕未婚妻心里不好受,巧妙转移了话题。
“没事,推迟就推迟吧。你要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休息,守护好大家的安全,才会有我们这个小家的安宁,我在家等你凯旋。” 阮雄的未婚妻也在卫生系统工作,她深知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在电话中安慰着阮雄。
而阮雄不知道的是,自从他去了上海之后,未婚妻每天都要看新闻,关注上海的疫情。
作为和病毒近乎“零距离”接触的核酸检验人员,阮雄和咸宁医疗队的同事们全副武装在实验室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常常一轮班下来,他们近乎虚脱,在回驻地的班车上一靠上靠背就能睡着。即便这样,大家都咬牙坚持,因为他们深知,还有很多人跟他们一样。
“请家乡人民放心,我们一定早日平安归来。”阮雄说道。
他刚拔牙就上一线
整整一个3月,在嘉鱼县疾控中心工作的叶齐都不得安宁,因为他一颗智齿发炎了。都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被这颗智齿折磨了近一个月之后, 3月31日,叶齐终于下定决心,将它连根给拔掉。
4月2日晚上,智齿被拔掉的第三天,叶齐才从拔牙的痛苦中缓过一点神来,就接到了一个重要的通知——3日一早集合,驰援上海抗疫。
摸了摸还有些肿胀的脸颊,叶齐拨通了牙科医生的电话,“你明天一早来拆线吧,这样能让伤口多愈合一晚,也有助于更好的恢复。”医生建议道。
“收到通知的第一时间,我就想一定要先去医院把线拆了。”电话中,叶齐告诉记者,他不想因为拔牙拖了后腿,也不想占用上海的医疗资源。
于是,4月3日一早,叶齐收拾好行李就匆忙去医院拆线,带上牙医开的消炎药,跟随大部队一起出发了。
“吃了几天消炎药,拔牙留下的伤口已无大碍。”叶齐说,疫情当前,时间紧任务重,他深知防疫一线工作的不容易,并一再强调自己这点小问题根本不值一提。他说,还有更多有特殊情况的战友们也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大家的目标都一样,都是希望能够尽到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让上海尽快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