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然而,咸安区文体中心会议礼堂却”温暖如春“。该区2022年三级干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一大批单位和个人光荣地获得了区委区政府授予的各类荣誉。特别是咸安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荣获了八项集体奖项和一项个人奖项(简称“8+1”)。分别是区直机关综合考评优秀单位、党建工作优秀单位、平安建设优秀单位、信访工作优秀单位、全面依法治区工作优秀单位、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和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涛荣获高质量发展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为此,带着羡慕敬佩之情,记者走进该局,一探究竟。
加强党建引领 筑牢思想根基
“为做好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工作,我局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进屋坐静后,该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先柏谈起如何获得“8+1”荣誉时,如数家珍。
据悉,该局严格落实“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把学习中央、省、市、区一系列文件精神作为党组会议“首个议题”,坚持原汁原味学,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坚持理论学习不动摇。局党组定期开展专题理论学习,形成以中心组学习带动党支部学习、党支部学习带动党员学习、党员学习带动全体干部职工学习的学习机制。深入学习党章党规,促进党员干部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做合格党员。抓好“湖北省干部在线学习中心”“法宣在线”“学习强国”等平台的学习,定期通报学习积分情况。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强化政治学习、提升政治站位、锤炼政治品格的重要抓手。召开专题会议、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班研讨活动,集中观看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到市博物馆参观咸宁市革命党史、观看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清明节赴鄂南烈士陵园开展缅怀先烈教育等活动。
在天通苑小区、金桥村开展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咸宁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宣讲学习、“学党史讲党课”活动。严格落实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制度。机关支部15名党员严格执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机制。明确1名干部联系包保社区,安排3名干部职工根据社区安排需要,随时做好全脱产准备。认真执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干部接单“三单制”服务模式,主动认领社区帮扶工作清单,及时听取群众意见、有效解决群众诉求。对照意识形态“一岗双责”责任清单履行责任。定期听取班子成员意识形态“一岗双责”落实情况汇报,将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列入党组工作计划,守好意识形态的思想高地。
优化营商环境 高效服务于民
探访时,记者获悉,该局创新推出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按照市、区统一安排部署,该局机关和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于去年11月22日整体进驻咸宁“市民之家”。全区1390个事项实现了应进必进,新增大厅面积2.8万平米,停车位1400个,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办事的便利度和获得感。
同时,该局创新推出政务服务只上“一张网”。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基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推动全区“一网通办”和统一受理平台数据感知系统的应用,实现区、镇、村三级网办件统一化、标准化。充分利用数据感知系统定期采集各单位线上办件数,保障政务数据的采集、梳理、分析更加智能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现了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申报由2次变1次、6表变3表、减少13项数据项目填报;优化财产登记服务。推行“124+0”受理流程,一般登记、抵押登记等只需1个环节、2份材料、4个小时办好,查封、解封、注销登记及业务查询等做到“0”等待。为小微企业开通“绿色通道”,采取“即来”“即办”“即领”的便捷方式。优化用电报装服务。实施“一户一策”报装服务模式。简化报装流程,取消普通客户设计审查和中间检查。高压客户办电环节压减至3个环节,低压客户办电环节压缩至2个环节。取消电力客户变电站间隔占用费、计量装置校验费、临时接电费以及电卡补办工本费、复电费、更名过户费等费用,全面降低办电成本。
坚持简政放权 创新服务惠民
在简政放权方面,该局不断延伸“互联网+政务服务”触角。完成“鄂汇办”网上旗舰店4个小程序的开发上线工作。完善差评办件整改机制,确保每一个“不满意”办件都能得到让群众“满意”的整改,群众满意好评度100%。
同时,深入推行审批服务“一次办”。全面推行一次性告知,全过程展示办事指南、办事流程、收费标准,接受社会监督,让群众不找熟人放心办。严格落实“四减”要求。梳理免提交事项数919项,核减“僵尸”事项157项;核减材料1114件,减材料比例达20.92%;审批时限进一步压缩,全区18个部门1390个事项,由法定时限总和31706天,压缩至5859天,整体压缩率82%,超全市平均水平;开展办事材料精细化调整,探索电子证照免提交,推广电子证照“亮证”,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探索“容缺”机制,实行告知承诺制;全速推进一事联办,实现“关联事项、一表申请、一链办理,并行审核”,目前一事联办主题已有“新生儿落户”“我要开劳务派遣公司”“开办非学历文化教育培训机构(民办)”等10个事项上线。
实现群众投诉只拨“一个号”。12345热线平台按照“民有所呼、呼必有应、应必有果、果必满意”的要求,共受理热线工单12817件次,同比增加151.2%,及时办结率99.96%,及时签收率99.99%,回访满意率87.12%。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对接力度。及时联系市热线中心,获取工作信息和改进意见,对涉及到市区争议的工单第一时间进行对接,争取市直部门支持。同时,加强与工单量较大单位沟通,对职能职责、地域辖区进行明确,逐步规范办件流程,增强分办的及时性、准确性。二是加大督办力度。建立一把手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承办人各负其责、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每日对即将到期的工单进行催办,每周对不满意二次派件进行电话督办。建立全市首个12345疑难工单部门会商机制,直面重大、疑难投诉件。强化办理质效。坚持市政府交办件即收即办,常规件1小时之内分办。加强回复内容审核把关,杜绝答非所问、张冠李戴、空头承诺现象。定期印发工作通报,针对部分单位回复拖拉、敷衍应付的现象,及时退回改正,对屡教不改的报区政府督查室进行督办。今年以来共发通报7期,向有关单位去督办函8次。
全省首创在政务中心大厅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坚持问题导向,专接烫手山芋、专破“疑难杂症”,收集服务过程中的困难办件,主动靠前服务。第一时间联系业务部门、窗口人员,寻求解决办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办不成事窗口”坚持为群众“0成本”解决问题,免费提供代理代办服务,实施邮寄快递费用全免单。2021年,“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办理群众异地转学、落户、转诊、社保、跨市通办、跨省联办等方面的疑难事项327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和中央省市媒体的高度关注。《让办不成事窗口办成事》经验登上省优化营商环境简报,人民日报、学习强国、湖北卫视、湖北广播电台等媒体宣传平台,区委书记顾兴旺同志在全省书记培训班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推进创文固卫 助力乡村振兴
对于创文固卫,该局也不忽视,严格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对区级大厅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清理改造;在大厅悬挂宣传标语、完善卫生设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落实包保路段值守、联系小区创文固卫工作,积极开展“万人洁城”活动,定期组织志愿者到小区进行环境清扫,投入4000元为天通苑小区购买分类垃圾桶,制作公益宣传牌,不断提升小区文明指数。
积极做好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帮助驻点村发展草莓、火龙果面积40亩,带动4户脱贫户务工促增收;开展消费扶贫,累计帮助脱贫户销售土鸡、鸭、豚共计50只7000余元;832平台采购扶贫地区物资1.7万元。积极参与防火、抗旱、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组织包保干部入户调查信息10余批次。大力支持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金桥村2万元新建水渠0.4公里、维修机耕路0.4公里,支持脱贫户安装自来水1万元,落实乡村振兴经费5万元。
践行标准先行 提升服务水平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该局在政务服务工作中,坚持标准先行,继续巩固标准化成果。按照《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突出行政审批、公共便民服务为标准化建设工作主线,建立了以通用基础标准、服务提供标准、管理标准、岗位工作标准四大体系,发布实施标准791项,覆盖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标准体系。率先在全省发布《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事项》,出台全省首个《咸安区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为省政府出台相关文件提供了决策依据;在乡镇窗口实行人员、事项、专网“三进三到位”管理模式;设立了常驻、轮岗、综合窗口形式,实现了乡镇窗口服务和农业农村工作“两不误”;在村(社区)实行党群服务、网络化管理、政务服务、农业农村工作“四位一体”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办事效率;出台了全国首个《咸安区区、镇、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地方标准》,从名称标志、建设规模、进驻事项、服务公示、监督形式、管理制度、宣传用语、服务要求、工作台账、满意度评价10个方面进行统一,相关经验被省营商办列为第二批典型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同时,该局坚持每天巡查,全天候视频监察,对违规违纪行为及时进行处理,定期通报相关情况。坚持落实每季度“十星级文明窗口”“十星级服务明星”的评选,树立文明热情、服务至上的鲜明导向。强化社会监督。设立群众投诉意见箱,公布咨询投诉电话,在各窗口设置标识牌和窗口工作人员台卡、评价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选派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到窗口工作。建立工作人员个人档案,组织开展上岗培训。完善窗口管理制度,对窗口工作职责、言行举止、考勤纪律等进行规范明确。
健全监管机制 加强队伍建设
在监管方面,该局牵头联合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开展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执法活动,印发《2021年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工作方案》。调取2020年7月—2021年5月工程建设项目资料44个,随机抽取5个项目。其中,区水利和湖泊局检查1个项目,未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并向该局报送检查报告;检查4个项目,2个项目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已约谈招标代理机构,责令整改并书面提交承诺书已执行到位;2个项目未发现违法违规问题。检查结果已在“双随机一公开”平台和“互联网+监管”平台公示。整治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成立工作专班,通过清查执法案卷、行政复议诉讼案件、信访件、新闻舆论批评稿,对2018年以来涉企执法突出问题线索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查找是否存在突出执法问题。严肃查处投诉举报案件,2021年该局受理举报2起,投诉2起,均已处理终结。其中2起投诉件和1起举报件已在湖北省招标投标电子监督平台登记公示。开展电子行政监督平台常态化监管。出台《咸安区公共资源交易电子行政监督平台常态化监管工作规定》,安排专人负责公共资源交易电子行政监督平台日常巡查监管。截止到2021年底,累计巡查39次,发现问题次数2个。对发现的问题项目,约谈招标代理负责人,并进行处理。开展案件查办,2021年共查处招投标违法案件2件。
认真落实《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要求,实行全员参与、全员覆盖。坚持全过程管理,用ISO9001质量管理理念指导日常工作,用标准化的理念对公务员的言行举止、行为规范、考勤纪律等进行规范。加强工作、生活“两手”管理,让公务员始终成长在组织的关心关注下。一是坚持有利于公务员成长发展的工作原则,对新招录的公务员全方位的参与单位的各项工作,做到业务工作与中心工作两手抓两手硬。二是突出一个“严”字。抓学习从严,积极举办读书班、周末课堂等学习研讨活动,及时掌握学习强国、湖北干部在线学习中心等平台的学习情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成效。抓考核从严,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出勤、纪律、作风、廉政、绩效考核等内部管理制度,并纳入平时考核指标。抓廉政从严,积极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等文件精神的廉政学习,注重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实践教育活动,不断扎牢扎实廉政藩篱。三是突出一个“实”字。严格落实工作纪实制度,实行日记实、月评鉴、季考评。在日志方面,以记事、记效为主;在月评方面,以工作小结和自我评价为主;在季度考评方面,以组织考评意见为主。注重责任压实,成立五大工作专班,制定工作计划表,将工作责任细化到人,每周上报工作完成情况,实行闭环管理。注重评价从实,对干部的考核改变以测评为主的评价方式,设置个人自评、同事互评、领导评鉴和窗口单位参评等多种方式,注重集体参与,权重个性设定,突出客观公正。
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强化作风建设。局党组始终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把自我净化、当好模范表率作为履职之要、务实之举的关键一招。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积极开展第二十二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组织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贪欲不遏 自毁人生》和《迷途》。二是落实“两个责任”。一把手和班子成员、班子成员和股室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加强和改进监督的形式、途径、方式,紧紧抓住单位“班子”这个关键少数,切实增强“第一责任人”意识,层层分解责任,标准量化责任,通过“班子”的率先垂范,让每个干部都能明晰责任,都能责任上肩。三是严肃追责问责。今年以来,先后向2家窗口单位发书面《提醒函》,约谈违反工作纪律窗口人员6人次。对巡察反馈问题中涉及到的4名干部,采取第一种形态进行约谈、批评教育和责令作出书面检讨处理。
“根深干壮叶繁茂,辛勤付出结硕果。我局‘8+1’的荣誉获得,仅仅只能代表过去,在新的征途上,我们依然会风雨兼程,追求卓越”。最后,该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先柏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