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6日 星期
G【敢当头条】
铲除“非法引流”土壤势在必行

  诱人招聘广告背后,暗藏刷单类诈骗陷阱;看似直播体育比赛,实则为境外赌博拉客;进群学习理财技巧,巨额投资“打水漂”……近年来,公安机关持续打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一些高发类犯罪势头得到了一定遏制,但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网络违法犯罪手段也不断翻新,滋生出多种“非法引流”形态的网络黑灰产业。

  “非法引流”的犯罪手段比较隐蔽,迷惑性强,令人防不胜防。常见手法主要包括,利用黑客技术在正规网站中嵌入“暗链”实现引流,通过直播平台为涉赌涉黄涉诈聊天群拉人,发布虚假招工信息诱导网民加入各种陷阱群等。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非法引流”的目的就是让犯罪链条上的诈骗团伙、赌博网站、色情网站等和普通网民建立起联系,从而侵害网民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目前,被这些“黑流量”裹挟的网民是涉黄涉诈涉赌犯罪活动的主要“客源”,受害人员多、涉案金额大,危害不小。重拳打击“非法引流”犯罪活动势在必行。

  从各地查处的案件来看,为逃避监管,不法人员往往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实施犯罪,甚至呈现精准化、场景化、产业化趋势,令治理难度不断攀升。在“非法引流”这条黑灰产业链中,既有下游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黑流量”买家,也有上游提供作案设备、支付服务的商家。因而,打击“非法引流”犯罪活动,不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着眼上中下游全产业链,铲除“非法引流”的土壤。

  铲除“非法引流”土壤,需要加强综合治理力度。一段时间以来,从工信部部署开展“断卡2.0”专项行动到人民银行组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从中央网信办全力加强网络技术反制到各地党委政府严防涉诈人员外流作案……各地各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加大力度斩断“非法引流”利益链条,强化治理滋生“黑流量”的黑灰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弊病根治也难一蹴而就。进一步压制“非法引流”犯罪活动空间,既不能治理“一阵风”,也不能让相关部门单打独斗,还需要公安、工信、金融、网信等多部门齐抓共管,久久为功。

  铲除“非法引流”土壤,除了严厉打击还需加强防范,关键在于强化平台治理。“非法引流”多隐藏于各类网络平台。现实中,有的平台疏于管理,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有的甚至包庇纵容,给侦查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相关部门需要健全监管长效机制,督促网络平台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提高技术甄别能力,加大对发布内容的标题、简介、弹幕、评论等审核力度,对频繁更换头像、批量群发群聊、登录地异常等用户情况加强封控,严防管理漏洞。

  当然,防范打击“非法引流”犯罪活动,也需要网民提升警觉、合力共治。“非法引流”手段再高明,也是利用了人性弱点。网民不仅需要技术防护,更需要自我保护。提高警惕,筑牢意识防线,不要轻易添加陌生人好友、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更不要轻易转账,才能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沦为牟利工具。 (据新华网)

2021年9月16日 星期

第13版:今锐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