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1日 星期
致富火龙果,甜蜜好“柿业”
咸宁市红肉火龙果标准化设施栽培示范基地的水果新说
记者 杜培清 通讯员 童艳 陈潇雨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先进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推动先进农业技术传播,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示范展示平台。近年来,市科技局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了一批科技支撑能力强、生产管理模式先进,示范推广功能聚集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从今天开始,本刊将推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系列报道,带您感受科技魅力,一睹现代科技农业风采。

  来自美国的马斯卡丁葡萄果实硕大,酸甜Q弹,不论斤卖论粒卖;穿着黄马褂的黄火龙果由南美洲厄瓜多尔品种改良而来,有着燕窝一样的口感;从日本引进的太秋柿子又脆又甜,它的祖宗居然是大别山的罗田甜柿……在位于咸安区宝塔村市农科院试验基地的红肉火龙果标准化设施栽培示范基地,来自美洲、欧洲、非洲、澳洲等地的水果在这里扎堆,俨然一个“水果大观园”。

  据了解,该基地成立于2013年,专业种植火龙果及多种热带水果,同时提供种苗及技术服务。近年来,该基地一直尝试利用科学的种植方式和改良品种,实现 “北果南种”“南果北种”,打造新果园经济,创新多收益方式,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

  ■引进火龙果,基地扭亏为盈

  8月18日,秋阳高照,红肉火龙果基地里,让人垂涎欲滴的“红果果”压弯枝头,三五成群的游客挎着篮子,穿梭在园内采摘火龙果。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果、打包、除草,到处都能听到从大棚里传出的割灌机除草的机器轰鸣声。

  “这个季节,棚子周围的草长疯了,我们让工人割草还田。这样虽然比打除草剂的成本高,但是可以增加土地有机质,保护土壤,减少水果的农残。”基地负责人李辉介绍说。

  李辉与妻子沈燕早年经营汽配,在2012年返乡创业,用双手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无土栽培蔬菜基地。因为市场经验不足,无土栽培蔬菜以失败告终。两人听说南方的火龙果可以在北方种植,经过多地考察后,在2014年引进火龙果进行试种,成为咸宁市专业种植火龙果的第一家。

  火龙果属于热带水果,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0~30度。咸宁冬天的室外温度低至零下5度,必须有大棚保温越冬。整个冬天,两个人每天带着工人重复盖棚、掀棚的工作。经过两年的不断学习摸索,夫妻俩掌握了火龙果本地化种植技术,20亩火龙果产量达80000斤,前来旅游采摘、学习取经的人络绎不绝。夫妻俩毫不保留地将该项技术传授、推广到咸宁及周边地区,使火龙果种植成为乡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随着火龙果在水果市场的崛起,营养价值和食用的口感成为消费者最优先的选择。李辉夫妻又引进了有特色、高效益的火龙果品种,如果皮金黄、果肉细腻、入口滑嫩的“燕窝果”,粉皮粉肉、酸甜可口、食不污手的水晶火龙果等等。这些全新的品种让人有种“买一赚多”的神奇体验,吸引了不少“果粉”。通过口耳相传,基地的火龙果从线下卖到了线上。

  ■做好“柿业”,日子变得更甜

  基地长长的绿荫走廊里,一颗颗枇杷大小的葡萄粒在叶间若隐若隐现,采摘的游客路过时瞟见了,冲李辉说:“你们这葡萄没管理好,结得稀稀拉拉的。”沈燕摘了几颗青皮葡萄递给大家品尝,香甜可口的味道立即征服了大家的味蕾。“这是来自美洲的马斯卡丁葡萄,”沈燕说,“它属于天然野生的葡萄,印第安人在400多年前最先发现。这种葡萄体型比一般的葡萄大,皮厚肉多,滋味香郁,富含葡萄多酚,可有效延缓衰老。”

  目前世界种植的马斯卡丁葡萄已超过152品种,基地现在引进了丰产、口感好、颜值高的格威尔、弗雷尔、红宝石、自尊、达琳、保尔克、黑美人等品种,丰产期产量高,一年可以进行多批采摘。向阳湖的土质是黏土,容易积水,为了照顾好这些漂洋过海来的洋葡萄,李辉用限根器把土抬高,通过营养配土和控制根系的生长,实现高产高效优质栽培。

  这些飘洋过海来的洋品种口味好,但种植难,成本高,推广不易,李辉一直在琢磨着适合咸宁本地的水果品种。直到2019年,他找到了太秋甜柿。“在外面兜了一大圈,结果又回到了起点。”李辉这么总结寻找太秋甜柿的过程。

  “湖北不南不北,种火龙果竞争不过南方,种苹果拼不过北方。但是湖北也有自己的优势水果,世界上最古老的甜柿种质资源就分布在位于湖北大别山区的罗田,日本的太秋甜柿也是从这里引进柿子进行嫁接改良得来。”李辉从2019年开始引进太秋甜柿进行种植,而今这些柿子已经挂果。

  在甜柿林里,只见不到1米高的柿树上,七八个苹果大小的柿子青中带黄,压弯了树干,不得不搭木架来支撑。这种柿子有苹果的脆味、梨的水份、哈蜜瓜的甜味,让人回味无穷。更难得的是太秋甜柿的单宁含量与苹果、葡萄、芒果等水果相当,生吃不会诱发结石类疾病,可以放心食用。去年基地的大秋甜柿初次挂果,卖到了20元一斤,而且供不应求。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互补互通助农增收

  和传统柿子相比,大秋甜柿有着几大鲜明的特点:一是个头大,9月中旬左右成熟,可弥补国庆与中秋期间地产时令鲜果较少的短板;二是挂果期可达2个月,果实较硬,抗挤压,耐贮运,既可以生吃,又可深加工;三是从嫁接培育到量产只需要3年时间,每亩投资不到1万元,盛果期亩产1200-2000公斤以上,亩收入可达3-5万元以上,是一种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和推广价值的新水果品种。

  大秋甜柿嫁接难,移植存活率低,以盛产柿子的山西和陕西也难种植成功。李辉经过多年摸索,淘汰了之前用君迁子做砧木的方法,采取世界唯一自然脱涩的甜柿品种——罗田小果甜柿做砧木进行嫁接,亲合性好,移植成活率也高。

  除此以外,李辉加强与市科院联系,在品种引进、示范和筛选,砧木评价、筛选和应用,树形选择和培养,水肥需求精准调控,以及病虫害防控和机械应用等方面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为解决育苗难问题,李辉与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合作,目前正在进行一种生态、循环供养型花卉型无土栽培装置的科研攻关。这种装置将从母本上截取茎段插于定植孔中,通过充足的弥雾水供应和光照配合,有效的确保茎段生根成活率,减少操作环境又缩短缓苗期。

  基地通过引进大量新技术、新品种进行试验和示范,实现了从精品水果种植、旅游观光采摘到果树苗木研发的互补互通,也成为了新技术、新成果不断进入咸宁果区的桥梁和纽带;每年雇佣周围农民来务工,一年发出工资十多万元,农民们在学中干、干中学,不出家门就能挣到钱,不花费分文就能学到新技术。

  “一个人穷尽一生,也许只能做好一件事。我的愿望就是把湖北的当家水果——柿子种好,让大秋柿子成为咸宁的致富果,助力乡村振兴。 ”站在地头,李辉躇踌满志。

2021年8月31日 星期

第12版:创新咸宁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