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5日 星期
以绘本的方式“打开”咸宁
旅居丹麦绘本创作者陆薇尔携获奖作品《洪水来的那天》荣归故里
记者 杜培清 通讯员 赵劭君
陆薇尔(左二)和她的作品《洪水来的那天》

  一本好绘本,一个好故事,可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的思维,与平时的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

  7月10日上午,旅居丹麦的咸宁本土绘本创作者、3D美术师陆薇尔携获得首届东方娃娃原创绘本奖的作品《洪水来的那天》,出席在市图书馆举行的“阅满香城 2021暑期彩虹行动”活动。陆薇尔就如何阅读绘本、创作绘本作了深刻解读,与小朋友互动,为广大家长指点迷津,受到大家的欢迎。

  获奖绘本源于童年经历

  80后的陆薇尔出生在咸宁,自称是“热爱科学幻想,典型的好奇星人”,从小到大喜欢追问“为什么”。

  上初中的时候,陆薇尔觉得自己的美术才能要远远大于其它才能,一心想往这方面发展,以更好的展现自己的创造力。父母在知道她强烈的学画愿望后,尊重了她的想法,鼓励和支持她上高中美术班。大学毕业后,陆薇尔从事游戏场景设计6年,之后放弃工作选择阅读、思考和插画生活,发表过《魔法拼音国》和若干国际顶级科学杂志插图。

  绘本《洪水来的那天》的灵感来源于陆薇尔童年的真实经历。“小时候咸宁发过洪水,我有次不小心掉进水里,是爸爸温暖有力的大手把我托出水面;一家人出去钓鱼的时候,爸爸划起船的样子,像蜻蜓的水上舞蹈一样轻盈,我创作这本书也是为了回应父亲的爱。”

  《洪水来的那天》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真实再现了洪水来临时人们遇到的困境。作品通过自制小船、营救小伙伴和大黄狗等情节,体现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勇敢与智慧,表现在灾难面前人类所流露的温情。

  绘本从头到尾没有直接交待发洪水的原因,而是引导孩子换一个角度看待周围的世界:洪水对人类来说是一个灾难,但水生动物来说是一个狂欢,因为对它们来说,世界变大了;尊重每一个生命,不管是小猫还是小狗,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情感都不是多余的。

  《洪水来的那天》从来自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的1398件有效投稿中脱颖而出,在2020年7月获得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省全民阅读办联合举办的首届东方娃娃原创绘本奖三等奖,并在东方娃娃心绘美术馆展出。

  不断打磨破解创作难题

  《洪水来的那天》一共39页,陆薇尔创作用了7年时间。

  2014年,陆薇尔决定创作一本基于自己童年记忆的绘本。为构思故事情节,她从那时候起,就在网上搜集关于1998年洪灾的电影、新闻、图片等资料,记录下打动自己内心的部分;在百度、朋友圈提问,寻找经历过1998年洪水的人;她还回到嘉鱼拍摄了很多照片,到乡间采访经历过抗洪的人,了解到很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正式绘画的时候,陆薇尔又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如在网上查询地图和洪水的走向、低洼积水的地势,了解房屋的平面图、立面图,制作街道、农场部分的3D模型,让一些大场景有了非常准确的透视。

  从2016年到2020年,陆薇尔将绘本文稿和画稿进行数十次的修改打磨,对人物的角色、形象设计、故事的逻辑等每一个细节进行仔细推敲。

  在绘本里,“我”在客厅里玩水、被洪水冲走的这个跨页,总共只有40个字,陆薇尔修改了无数遍,直到改出简洁、朗朗上口的台词,才得到了编辑的肯定。

  回想这一个过程,陆薇尔认为一部作品经过不断打磨,从无到有,让人特别有成就感。

  绘读咸宁讲好本土故事

  在丹麦定居7年,已经身为人母的陆薇尔也时常在反思中西生活、教育和创作理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相对于作为师长去洞悉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陆薇尔更倾向于与孩子平等相处,把孩子当“大人”一样尊重对待,运用同理心尽量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找到比较平和的解决方法。“绘本是给孩子看的,它必须要从儿童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而不是成人视角,尽量要避免那种说教性太强的所谓绘本。”陆薇尔说。

  此次回国,陆薇尔感叹:“几年没回来,感觉这里变化很大,没有想到咸宁有这么好的图书馆,几乎可以媲美哥本哈根市图书馆了。今年刚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回到祖国,我感到很有意义。”

  陆薇尔还透露,近期她将回国居住,创作基于咸宁本土文化的两个绘本故事,做成交互的动画,将咸宁和咸宁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2021年7月15日 星期

第07版:城事汇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