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11点,晴。潘传国走进校园,开始了每天必做的校园安全巡查。从学校筹建至今,这项工作早已成为潘传国的“习惯”之一。
周末的校园,静悄悄的不见人影。初夏的风轻轻地划过脸颊,带着淡淡的清香。高高耸立直冲云霄的银白色旗杆上,鲜红色五星红旗随风飘动,庄严有力。初夏的校园是美丽的,而潘传国却无心欣赏,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连日来,潘传国利用一切休息时间,奔走在社会爱心人士、成功企业家之中,争取一切能争取的社会力量聚集资金,对全校21名贫困学生进行生活资助,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使他们能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潘传国是咸宁高新实验外国语学校党支部书记。建校两年来,在潘传国带领下,学校强化党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引领作用,细化常规管理、加强德育活动、关注教师成长、研发校本课程、促进家校共建 、用心服务师生,以此点燃学校发展的红色引擎。2020年,学校被评为咸安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咸安区在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党建引领 强化意识
学校党组织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以四个引领,落实党建领航的使命,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
学校以强化党员意识、激发党组织活力为着力点,以夯实“两学一做”、落实“三会一课”为支撑点,积极创新党小组设置方式,以“强学生素质、转工作作风、铸教师师魂、提教学质量”为指引,在全力打基础、抓规范、促提升上下功夫,将党小组建在教学业务的链条上,以教研组为单位划分党小组,将党建活动与教研活动结合起来,让党员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现教育教学与师德师风的“双引领”。
党员教师余碧林,扎根教育事业二十五载。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余老师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崇尚“以心换心”。无论带哪个班级,她教的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特别浓厚。教学中,余碧林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学生。管理班级严谨,班风正,学风浓,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动,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大家。2019年8月18日,正值学校建设时期,余碧林的左手食指因搬抬板块被钢板割断了手筋,可她仅仅只休息了一天时间,就毅然决然回到学校打扫卫生。去年新冠疫情爆发时,余碧林义无反顾的参与了抗疫工作,社区入户排查有她,区政府门前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值守有她,排查信息资料输入有她……学校志愿者活动,都有她的身影。学校有些学生因家庭困难,无法参加线上教学,她带领老师入户送书。残疾学生张燕梅,无法正常上学,余碧林就带领各学科的老师多次送教上门。辛勤的汗水之下,各项荣誉也纷至沓来,她多次被市、区评为优秀语文教师、骨干教师,校级优秀党员;参加各级各类的赛事活动获省、市、区级一二三等奖。
深挖资源 激发活力
学校的发展,根本是党的领导,关键是教师的素养,而党员教师更是关键的关键。
学校工会主席唐逢君,2019年1月抽调到高新外校参加学校筹建工作。学校建设期间,五加二,白加黑,没有一天休息,每天晚上十二点以后回家是常态。2019年秋季,学校正式开学后,唐逢君被安排分管教学工作。此后,他不仅要对接学校900多万设施设备任务,还担任七年级的数学教学。每天唐逢君不是在上课,就是在与设备商进行对接,或是组织老师开会交流教学工作……
作为党建负责同志,他自己带头参加政治学习,每月抄写2000字党员笔记并写上自己的学习心得,他不仅自己学,还带领全体党员、积极分子一起学,现在高新外校党员已经形成自觉学习的浓厚氛围;他还利用主题党日活动,带领大家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参加爱国卫生运动和下沉活动。很多同事曾问他:“您不累吗?”唐逢君总是坚定地回答:“我是党员、又是干部,我不上谁上?”
党员教师金少洲,新冠疫情期间主动请缨,在当时防控物资很难采购的情况下,他亲自驾车,四处奔波,千方百计寻找货源,一趟趟奔跑,一家家药店询问,终于为学校门卫处购买来了口罩、酒精消毒液、体温计等防控物资,全力保障了门卫处疫情防控安全。此后,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情况的不断变化,金少洲的身份也随之发生改变:防控志愿者、社区防控“信息员”……
在咸宁高新实验外国语学校,像唐逢君、金少洲这样起示范引领作用的党员教师还有很多。而这一切,得益于学校注重深挖自身资源,以理论教育、业务学习、学历提升为抓手,以课续教育、自学等形式,因地制宜地开展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党支部、学习型工会、学习型个人等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动学习型系统建设。学校还积极开展系列教学培训活动。注重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教研活动,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精神不断去借鉴、学习他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提升教研效果。先后邀请市、区教研室、华师教授及老教师为青年教师传授经验,进行专题指导。截至目前,先后组织教师外出杭州、武汉等省、市、区培训累计60人次,多次组织全体行政、全体班主任前往课改示范校学习新课改、校园班级文化。学校还强调“立师德、强师能”,涌现出一支热爱教育事业,钻研教育业务,乐于奉献教育的教师队伍。
党史铸魂 德育增效
学校要求全校党员要以党史学习为着力点,召开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围绕一个目标,落实六大举措。即,要求组织一场党史教育的《读书分享会》;开展一周党史故事分享;参加一次党史学习专题会;参加一次党史主题实践活动;组织每月一次入户送教活动;开展一次深入社区进行爱国卫生运动;组织一次政史老师党史课竞赛,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教育工作相结合,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在传承红色基因,铸魂育人方面,学校要求各班办一期“学党史,跟党走”的黑板报;一场“党史”主题板报评比、开展一次红色实践教育活动、开展一次家长进课堂分享红色故事、开展一场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朗诵、组织一次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团日活动、举行一场红色经典歌咏比赛、举办一次大型庆祝汇演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红色精神,领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从而帮助学生把好人生的正确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学校教师努力在党史教育与德育融合上下功夫、动脑筋、求创新,寻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法治思维、职业操守等相关德育元素的“触点”和“融点”。通过案例教学、研讨教学、项目学习、情景模拟教学等方法,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如,今年,学校对“阳光大课间”活动进行了全面的革新,让师生充分利用课间时间感受到更多的乐趣和收获,举办了“你笑起来真好看”特色课间操比赛,为所有班级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比赛宣传视频获得了1.1万点击率;学校开展的趣味运动会,近1200余学生参与游戏,做到了“人人有活动,个个有比赛”。同时学校先后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等系列教育活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不断拓展德育渠道。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以升国旗活动、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促进教育“立德树人”目标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优秀共产党员王宏旗,是该校首届九年级毕业班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每天早上,王宏旗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晚上目送最后一位学生离校才安心回家。去年十一月份,他意外受伤,额头缝十一针。上午在医院完成清洗包扎,下午就裹着纱布,双眼红肿地走进教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根据自己27年的教学经验,结合班级实际,大胆改革,大胆创新,树典型,立榜样,建立小组考评机制,互帮互学,共促提升。同时健全学生成长跟踪机制,结合学生心理状态及家庭环境状况,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班上学习氛围日益浓厚,学生身心得到充分得发展。与此同时,他还协管后勤工作,学校几十斤重的房门钥匙,每一把他都了然于心,每一件物品他都如数家珍。从设备的分类、整理到责任到人;从每一个开关的维修,每一页纸张的购入,事无巨细,总是提前安排得井井有条,建立了一个节约、高效的后勤保障体系,被老师们亲切地称为“铁人”。
凝聚合力 家校共建
为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非常注重家校沟通,构建学校——年级——班级“三位一体”的家校管理体系。截至目前,家长护学岗形成规范,自主运行,家长参与护学岗超过700人次。学校还整合校外资源,开展家长讲堂活动,学校家长中的医生、警察、消防员、工人纷纷走上讲台为学生授课,家长课堂达40节次。师生情、家校情在一次次牵手、一次次碰撞中温暖起来。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邀请家委成员参与学校多项活动及事务,按照点上着眼,线上延伸,面上拓展的方式,扎实推进家校共建工作。
如今,在咸宁高新实验外国语学校,学生在成长,老师在成长,家长在成长,整个集体都在成长。而这一切,都是在党建引领下,学校不断强化“重管理、抓改革、促发展”鲜明导向,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积极进取的发展态势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