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 星期
全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成效系列报道——余家桥乡篇
“候鸟天堂”东港湖
记者 傅辉 通讯员 宋礼勇 刘敏 鲍川

  秋冬到临,候鸟南归。2020年12月份,有环保志愿者在赤壁市余家桥乡东港湖惊喜发现:一群罕见稀有的白鹤,出现在东港湖的藕田,这些白鹤共有60余只,它们或在田里觅食,或一起在荷田上空展翅飞翔,飞翔时,时而呈一字形,时而呈V形,鸣声清脆响亮,与周围青山、藕田构成一幅亮眼的生态美景图画。

  候鸟理想的“越冬池”

  环保志愿者的这一“惊喜发现”也得到了专家的权威印证。2020年12月23日,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跟着大雁去迁徙”首席专家周海翔教授发了一条朋友圈:“白鹤连续在空中迁飞的新纪录!43个小时,白鹤‘平平’飞抵赤壁市余家桥乡东港湖!”这条朋友圈立即点燃了湘鄂两省环保志愿者的激情。

  2020年春天在沈阳康平卧龙湖附近农田集体中毒事件中,两只抢救过来的白鹤,“康康”和“平平”在中毒后的第三天成功放飞,“康康”从北极归来后到了鄱阳湖越冬地。而“平平”的脚环和卫星跟踪器显示栖息东港湖,同另外67只白鹤在一起。

  白鹤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际鸟类红皮书列为极危物种,也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全球仅存3000多只。

  不仅白鹤光顾东港湖在一平如镜的湖水之上,1350余只小天鹅也现身东港湖,栖息在河湿地间,小天鹅悠闲地游弋着,湖面上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远远望去好像一只白色的帆船。

  东港湖是余家桥乡的一个天然湖,自然环境优美,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独特的浅滩湿地条件在每年冬季吸引了大量天鹅等候鸟栖息繁衍,最多同时有万余只停留,是远近闻名的“天鹅湖”。

  东港湖候鸟云集,热闹非凡……陆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在巡护监测时发现:除了白鹤、小天鹅外,还发现2000余只灰雁、豆雁、鸿雁、绿头鸭、黑水鸡等19个种群在此尽情享受着冬日暖阳的温馨滋味,白鹤在“一湖清水”中引颈高歌,小天鹅游弋在碧绿湖波上洒脱休闲,好一幅壮美的生态画卷。

  候鸟迁徙的“补给站”

  中国是鹤类分布最多的国家,全球15种鹤,其中有9种鹤的故乡在中国,而白鹤就是其中数量最少的一种。气质出众、自带仙气的白鹤被誉为鸟类“活化石”,是濒危鸟类之一,属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越来越多的珍贵鸟类在东港湖越冬,目前已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二级保护鸟类10多种。白鹤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天鹅、鸿雁和灰雁等。

  白鹤白天鹅等濒危鸟类为何眷顾东港湖?

  市陆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说,白鹤是少见的以素食为主的鹤类,以藨草根、藕根、苦草根为食,东港湖内有大面积藕田,能够为白鹤提供充足的食物。作为“贵宾”的白鹤选择在东港湖湿地越冬,与东港湖湿地相继实施生态补偿、“三网”拆除、退渔还湖等生态保护政策,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适合白鹤栖息和觅食的区域增多,以及人鸟关系改善等因素密切相关。

  白天鹅被联合国列为“全球易危物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每年十月份过后,它们就会成群结队从北方往南迁徙,到南方气候较温暖的地方越冬养息。

  近年来,赤壁市加大环保整治力度,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东港湖由于其适宜的气温、良好的水体和丰富的食物,让这里成为候鸟的理想迁徙“补给站”,是鄂南地区重要的候鸟迁徙栖息地之一,每年都吸引包括白天鹅在内的各类候鸟光临休养生息。

  候鸟栖息的“保护神”

  6月2日,记者在东港湖见到宋建平和他的同事正在值守,他们是巡查员,3人一班,6人2班倒全天候负责东港湖的保洁、巡查和护渔工作。

  乡党委副书记徐跃龙:余家桥乡将长江禁捕与河湖库工作有机结合,整合护渔队伍和河湖保洁队伍,全乡有26名巡查员,值守在黄盖湖流域,加强水域和岸线日常巡查。严格农业面源污染管控,强化畜禽养殖污染处理,严禁电鱼毒鱼炸鱼。

  余家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陆文婷:余家桥乡同时积极推进“一湖一册”制度,开展河湖长清洁专项整治行动。落实河湖库长制,重点对黄盖湖、东港湖、张家湖等实行专人管护,形成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湖心水质达标。

  余家桥乡党委书记王春林: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树立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步的理念。重点围绕黄盖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专项行动,把东港湖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天堂”。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发展生态经济产业,重点打造皤河流域的旅游观光码头,争取将其纳入赤壁市全域旅游规划。

2021年6月17日 星期

第10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3  4下一版